二、对外竞争力静态评价与分析
在评价过程中先对各个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各省区市在该指标当中的得分与排名,再以各省区市在各二级指标中的得分为变量,进行一次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出各省区市的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的总得分和排序,具体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到,西部开发以来,在西部各省区市中,四川、广西、云南、陕西对外竞争力排名靠前,其中四川的对外开放竞争力较为稳定,这反映了四川经济的整体对外开放水平在西部是最高的。四川在金融、贸易、生产加工等方面与境外市场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合作与交流。与此同时,由于四川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吸引着大量境外游客,这也直接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陕西凭借着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对外开放竞争力中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得分与排名,但也应该看到,随着近年来云南、广西、内蒙古等省份在对外竞争力中得分与排名的进步,陕西近三年来的排序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云南对外竞争实力2007年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升至西部第二位。整体上看,内蒙古、重庆等省份对外竞争力处于西部中游水平,其他省份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对外竞争力相对较差,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外竞争力动态评价与分析
从表4的动态评价结果看,内蒙古自西部开发以来尤其是近三年来,对外开放竞争力的动态得分与排名提高很快,从开发之初的西部落后水平提高到西部前列。西部其他各省区市对外开放竞争力动态变化每年都有较大波动,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甘肃省,尽管静态的对外开放竞争力比较靠后,但甘肃省在西部大开发后对外开放竞争力有了显著提升,增速居西部前列。
总体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尤其是对外经贸、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与东部有较大差距,所以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还相对较低,这也造成了我国西部各省区市对外开放竞争力动态数据波动较大,对外开放竞争力发展还不稳定,尚需进一步巩固与改善。
四、结论与趋势预测
结合静态与动态的评价结果来看,四川省的对外开放竞争力水平是西部最高的。这一方面源于四川省的良好经济基础,另外还有赖于四川省政府对于开放合作环境的改善,鼓励和吸引众多跨国企业在川投资,加快对外合作,不断优化投资结构,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当然,对比东部各省市,四川省对外开放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以缩小与东部的差距。由于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自然资源富集,科教实力较强,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潜力较大,在目前国内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四川省应努力抓住契机,成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更加充分地利用外部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在评价中我们可以发现,广西的对外开放竞争力在西部处于领先水平,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广西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以及大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具有沿海、沿边、沿江三位一体的特殊优势,这一地理优势也使广西对外开放开展得较早,对外贸易相对于西部其他省区市有一定的优势。但我们还应该发现,随着西部开发进程的深入,广西对外竞争力相对于西部其他一些省区市增速较慢,排名有所下降,这与广西是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的地位不太相符,目前,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创建、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前,抓住机遇,充分借助这两个庞大的经济体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进一步建设,广西必须积极向东南沿海地区学习,发展优势产品出口,鼓励优势初级矿产品和农副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加快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内蒙古近年来对外开放竞争力增速明显,这源于西部开发以来,内蒙古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内蒙古充分依托口岸优势,边贸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企业数量达到700余家,鄂尔多斯、鹿王、包头铝业、三联化工、仕奇等一批集生产与经营于一身的自营进出口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内蒙古外贸经营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发挥了地区比较优势,再加上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领域进一步拓宽,使得内蒙古对外开放竞争力水平不断提高。陕西的对外开放竞争力在西部各省区市中排名比较靠前,但近年来陕西的对外开放竞争力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从陕西对外竞争力现状分析,陕西的对外贸易,纵向来看起步较晚、增长较慢;横向看,规模较小、带动力弱。对外贸易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其中既有地处内陆、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客观原因的制约,也有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企业竞争力较弱、管理水平不高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西部开发以来,陕西外贸进出口稳中有升,结构不断优化,但总量较小,对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不大,陕西虽有加工工业优势但距沿海口岸较远,加工贸易进出口发展较慢。陕西对于投资环境的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工作力度仍需加强。陕西对外开放竞争力的提高首先要千方百计扩大进出口,努力提高外贸依存度。这需要陕西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主体,开拓多元出口市场,培育支柱出口产业,壮大外贸企业集团。
其次,陕西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突出“四大基地”——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陕南现代中药基地、渭北绿色果品基地和“六大特色产业”——高新技术、果业、畜牧业、旅游、国防科技和能源化工的对外招商。
同时,要充分发挥“东西部洽谈会”、“杨凌农高会”、“西部外商投洽会”的会展品牌作用,积极探索洽谈会商业运作机制,加快实现招商方式的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在对外开放竞争力的评价中,云南的对外开放竞争力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入,在西部排名也提高到第二位。
首先,云南抓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入WTO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其紧靠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拓宽领域、改善环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狠抓落实,实施全方位的开放战略,以继续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重点,以狠抓现有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基础,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加强区域合作,努力扩大出口,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稳步推进境外投资。截至目前,云南省境外投资来源已增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的水平有了新的进展和提升,呈现出开发渠道多,项目来源广的特点。
云南的境外投资,除来自东南亚、欧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之外,还新增了英属维尔京群岛、加拿大等多个投资潜力强劲的国家与地区。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则由传统的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向市政公用设施、农林牧渔业、租赁和商品服务、住宿和餐饮业等产业链延伸。云南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竞争力,首先应以广东为重点,主动加强与“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合作,以六省区经济协调会和“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协调会为载体,稳步发展与西南各省区市的合作。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全面启动,从《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中有关加快新加坡—昆明铁路、曼谷—昆明高速公路项目实施的规定来看,云南大通道建设实际上已被提升为中国与东盟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行动。国家提出将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五个重点之一,云南作为中国参与湄公河开发的主要省份,客观上获得了中国—东盟关系上更明确的定位,这也为云南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竞争力提供了契机。
对于在对外开放竞争力静态排名中比较靠后的省份,我们可以发现,甘肃省近年来对外竞争力的提高速度加快。甘肃省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较弱,这主要由于甘肃地处西部内陆,不沿江、不沿边、不靠海,长期以来,进出口贸易总量小,对外开放程度低。
西部大开发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之后,甘肃以兰州等四大口岸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为主导,全面实施对外开放新战略,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在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时,甘肃省特别强调扬长避短,寻找比较优势,在工业上,陆续出台系列鼓励出口的新措施,充分依托全国有色金属、石化、煤电基地的产业优势,重点扶持50户企业勇敢地参与国际竞争,开拓欧美、东南亚等市场。从动态评价看,西部大部分省份对外开放竞争力的提升不够稳定,多数省份只有少数年份增速排名前列,但第二年很快又有所下降,这种不稳定的情况说明西部各省份总体对外开放水平是较低的。从西部的整体情况来看,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竞争力,首先应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在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赢得参与的机会。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主要包括:资源密集的部门,如农业和采掘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建筑业和机械设备修理业;资源加工型的重化工业等。
此外,西部地区的四川、陕西、重庆等省区市,在航空航天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西部地区应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权和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的政策,促进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技术合作的扩大。此外,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也是西部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西部地区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的前景广阔。
由于历史的原因,西部地区还普遍存在着开放意识不足、发展观念保守的问题,这就需要各地方政府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使市场主体树立开放的竞争理念,培养市场主体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与积极性。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必然对西部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对西部各省区市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西部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了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西部开发建设近年来利用外资的比重正逐步提高,此次危机显然会直接影响到西部短期内利用外资的规模与速度;西部地区近年来已经建立了多个出口贸易加工区,这些出口贸易加工区的主要市场在海外,金融危机所导致的海外市场需求减少必然影响这些出口贸易加工区的快速发展;随着海外市场及东部地区钢材、石油、煤炭等能源产品的需求量萎缩,短期内将导致能源需求的减少,从而引发能源价格的下降,对于以能源富集为主要比较优势的西部地区而言,通过价格传递,必然冲击西部的相关产业;西部有着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旅游业是西部很多大中型城市的重要经济支柱,经济总量位居西部前列的四川、陕西等省区市的旅游产业正处在稳步发展时期,以发达国家旅游者为主的海外旅游市场是其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而此次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萎缩,必然影响这些地区海外旅游市场的开拓和增长,相关服务业也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危机中所蕴藏的机遇,随着东部企业遭受重创,产业转移将为西部地区带来更多的与境内外投资者合作的机会,而随着产业转移所带来的产业结构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将促使西部更加全面地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当中。从长期来看,西部各省区市的对外开放水平仍将进一步提升。(摘自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