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全球最佳企业排名任天堂夺魁 附条件批准辉瑞公司收购惠氏公司 -三季度基金业绩相差近三成 QDII基金领涨力压A股基金 投基策略 -中国有望明年超日本 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专家预计中国明年加息 -全国零售企业3天销售140亿 13亿人购买力影响世界 变革全球经济 -前3季度A股经历“过山车” 各方仍看好后市走向 第四季度展望 -IMF:亚洲国家经济普遍复苏 显著反弹 中国吁IMF改革总裁遴选 -温家宝抵平壤访朝 金正日接机热烈拥抱 -内地花旦小生重新洗牌:周迅黄晓明上位第一 娱乐圈十大军装美人 -各地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 怪像:广州珠江新城楼盘数日暴涨7000元 -基本药物指导价多高于零售价 百姓担心成"空降" 近半数降价一成
首页>>宏观经济
中国13亿人购买力影响世界 变革全球经济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0 月 0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符号改变世界》之二

(记者:庄严摄像:樊建恩、陈艳波、刘勋)

大家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的国庆特别报道《中国符号 改变世界》。

中国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一直深深地吸引各国投资者;而13亿的巨大购买力,不仅左右着国际大宗商品的交易价格,改变着世界500强的排名,而且影响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格局。尤其是金融危机的笼罩之下,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外汇储备最多的中国,是最有实力也是最受欢迎的买家。

在采访中,我们的记者认识了一个叫袁孔良的普通老人,他在60年里的生活变迁,形象地展示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萌生和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这个影响世界的中国符号“13亿”。

2009年3月,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领200人的中国贸易促进团出访欧洲,此时的欧洲已经在金融危机的乌云下笼罩了半年之久,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激增。中国贸易促进团如同一阵春风,造访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英国,总共签下130亿美元大单,整个欧洲兴奋不已。德国《世界报》发表评论称,德国经济几十年一遇的严重衰退,将因中国订单的到来而得到缓解。《今日俄罗斯》报以《中国试图用采购挽救全球经济》为题,评论说,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一线曙光”。然而就在60年前,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全世界都在以怀疑的目光,注视着这个刚刚摆脱战火的国家,究竟拿什么养活自己的5.4亿人口。的确,战争几乎耗尽了新中国的元气,加上当时来自国际社会的经济封锁,建国初期,人民生活积弱积贫,挣扎在贫困线上。

袁孔良:“没有菜,更不用油荤,吃肉那些根本谈不上,生活相当恼火。”

当时,新中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了整整100年,日用消费品供应严重匮乏,被老百姓称为洋火、洋钉,洋盆和洋车的这些简单工业品,在当时的中国完全没有生产能力,要依赖进口。但是在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39亿美元,到1978年,也只增加到1.67亿美元,能到国际社会购买的物资极为有限。

隆国强:“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从全球购买力的角度来看的话,可以说是被西方世界可以忽略的一个市场,有限的外汇可以拿来买什么,第一就是买我们最最紧缺的工业化所需要的设备,技术还要买一些国内不能满足的资源,药品。”

短缺经济下,所有的消费行为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当时国内衣食住用都要凭票供应,五花八门的票占据着人们的口袋,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袁孔良:“买所有的东西都是凭票,粮有粮票,布有布票,买布要布票,打菜油要油票,并且都是规定数量相当少,一个月,一个人只有1斤肉,几两油,另外27斤大米,都是那样子。”

建国之初的二十年,统计部门还没有专门针对消费进行的统计。从国际通用的恩格尔系数来看,当时中国人的消费简单而纯粹。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部主任:“恩格尔系数,主要是衡量我们的食品支出占我们总支出的比重,在几十年前那么它是很高的,也就是说他要把他支出中间的绝大部分拿出来,来做食品支出,这是比较低的生活水平。”

物质的匮乏决定了那个时代人们穿着打扮上的统一。即便是最追求时髦的姑娘,能够选择的也只有青蓝色。外国媒体报道说中国人就像一群蓝蚂蚁。

袁孔良:“一两年布票的凑起才扯几尺布来做个衣服,一般都是中山装或者是说有些叫做夹克,那时候要说穿西装的没有。”

那时,一个帅小伙用自行车驮着一个大姑娘就是一道风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加上收音机,在当时被称作“三转一响”,每件的价格都在100—150元之间,而当时职工的平均月工资只有35元,怎么算,三大件都是价值不菲的家当。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部主任:“早期的时候是老三件,我估计这也就是百元级的商品,比如说手表、自行车这一类的。”

袁孔良:“我还是在达县托熟人在供销社买的一台缝纫机,叫做标准缝纫机,买了用火车托运拿回来重庆来的,重庆不好买,也是凭票,外在还要通过关系,你一般人是买不到的。”

建国之初的20年,在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指导下,“高积累,低消费”的政策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主基调,人力、物力都向重工业和国防倾斜,优先发展卡车和国防用吉普车,民用汽车生产一片空白,对于那时的中国人来说,汽车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长安集团总裁徐留平:“党和国家领导人才能坐,那么当时中国汽车业应该说叫做缺轻少重,没轿车,微车也缺乏,从一汽当时来看就是卡车,生产型的工具,包括二汽当时的布局也是卡车,那么当时在北汽的布局,它就生产军用吉普车也是来满足这部分国防方面的,所以说那个时候总体来看我们国家汽车不是作为进入家庭不是作为老百姓来用的。”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底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人借力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出了十年文革的急流险滩,重新回归经济建设的航道。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成千上万的企业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成功实现了向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的转变,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地位逐步确立,一跃而成为对外贸易大国。

隆国强:“正是30年我们借助外部市场,走出去,加速我们的发展,我们年增长达到9.8%,这在人类的经济史上是不可想象的,第二个就是说,你创税能力提高了,也就是说我们出口业的竞争力提高了,这样我们就有足够的外汇了,购买力增强了。”

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极大地缓解了当时外汇储备短缺的现象,1996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050亿美元,比1952年的1.39亿美元,增加了整整800倍。

隆国强:“1844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有革新的内容就是进口商有个很大的内容,就是加工贸易上游零部件,占整个进口的40%作用,那些东西在计划经济下很少的,计划经济夏至进口关键部件,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出口里面一半是加工贸易,他们需要进口上游的投入品,这个我觉得是个很大的变化。”

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我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也解决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问题。千家万户从手中的菜篮子,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袁孔良:“市面上那些物质都比较丰富了,能够买得到,米也不凭票了,油也基本上买得到,肉,街上也有卖得了。”

上世纪80年代,个体户作为一个新名词开始为人们所熟知,到1981年,全国个体户达到261户,出现了众多收入过万的万元户。那一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达到646.7亿元,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81.0亿元。

来源: 央视网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中国内地居民购买力飚升 奢侈品消费或超越日本
中国部分进口商减少购买力拓矿石 力拓或遭重创
中国农村家电购买力调查:家电使用年限两级分化
评论:救楼市少打最没有购买力的农民主意
俄蒙等周边国家购买力下降 中国口岸贸易遭遇冲击
广州酝酿出台刺激楼市措施 提高市场购买力
购买力不足 新基金批量延长募集期
世界银行:中国购买力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
地产商遭遇寒春:资金链断裂 国人购买力下降
谢国忠:通胀将降低中国低收入人群的购买力
07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13% 超过GDP 中等收入阶层缺乏购买力
图片新闻:
黄金周人气城市排行:北京上海杭州香港为前四名
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赢得2016年奥运会主办权 总统卢拉激动流泪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