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北京警戒级别全面提升 台日军舰因渔业纷争在钓鱼岛对峙14小时 -近3天内地新增近1600例甲流确诊病例 广西16所学校现聚集性疫情 -证监会调查组进驻五粮液 股价暴跌仍不停牌 投资者仍在拭目以待 -"巨爵"15日登陆广东 华南大部将有强降雨 香港发布8号风球警报 -今年国内民航业已赚80亿 东星航空负债超10亿 破产变价方案通过 -审计署:2600万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使用不严格 审计结果(全文) -中方要与美在世贸规则下磋商轮胎特保案 采取措施助胎企渡难关 -国内住房总价值或超90万亿 超GDP近两倍 京新建住宅连涨6个月 -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禁用于经常性支出 不落实扣减中央投资 -珠海横琴建智能生态岛 2020年人均GDP达20万 实行新通关模式
首页>>行业规划
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09 月 1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第四章 规划原则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特征,以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为先导,针对不同区域特点确定我国保护性耕作主导技术模式。规划以机械化措施为主,加强农机农艺结合,以北方一年一熟区为重点,兼顾黄淮海一年两熟区,坚持循序渐进,按照试点、示范、推广的步骤,建设保护性耕作工程区,强化技术支撑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构建保护性耕作长效发展机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主动自觉地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规划原则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结合我国土地经营规模小、种植制度复杂、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需求各异等特点,坚持农机措施、农艺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推动技术综合集成,完善创新技术模式,促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二)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科学程序,准确把握不同区域保护性耕作发展水平和特征,根据试验、示范、推广不同阶段的差异,分区域规划,有步骤地开展保护性耕作工程示范区建设,带动周边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

(三)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机农艺有机结合

根据保护性耕作核心内涵,以先进的农业机械为载体,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集成和配套应用良种选择、科学施肥、优化管理等农艺栽培技术,促进形成各具特色的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制度和模式,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四)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

树立农民是保护性耕作实施主体的意识,工程建设以国家投入为引导,广泛吸引农民及社会各方多元化投入。依托农机大户、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建立保护性耕作发展的长效机制,保证工程长期发挥作用。

三、建设目标

通过工程建设,基本形成我国保护性耕作支撑服务体系,建成600个高标准、高效益保护性耕作工程区,总规模2000万亩,占项目县总耕地面积的3.1%。通过项目建设与辐射带动,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约1.7亿亩,占我国北方15个相关省(区、市)及苏北、皖北总耕地面积的17%。

项目建成3年后,对工程区的经济、生态效果进行监测,与传统耕作相比,达到以下目标值: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平均增产幅度达到5%以上;

耕地的蓄水保墒抗旱能力增强,耕层土壤含水率提高15%左右;

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地力提高,年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01~0.06个百分点;

亩均降低综合生产成本15~30元;

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减少耕地表土流失量40%~80%,减少农田扬尘量50%左右。

第五章 区域划分与技术模式

按照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以我国西北、东北、华北一熟地区为重点实施区域,并适当兼顾黄淮海两熟地区。根据各地种植制度、自然生态条件等区域特点,将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区域分为六个主要类型区:东北平原垄作区、东北西部干旱风沙区、西北黄土高原区、西北绿洲农业区、华北长城沿线区、黄淮海两茬平作区。按照每个类型区气候、土壤、种植制度特点及保护性耕作技术需求,提出各类型区主体示范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一、东北平原垄作区

(一)区域特点

东北平原垄作区主要包括东北中东部的三江平原、松辽平原、辽河平原和大小兴安岭等区域,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178个县(场),总耕地面积2.06亿亩。本区年降水量500~800mm,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5℃~10.6℃,气温低、无霜期短。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以黑土、草甸土、暗棕壤为主;西部地形以漫岗丘陵为主,间有沙地、沼泽,土壤以栗钙土和草甸土为主。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主要作物为玉米、大豆、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机械化程度较高。

(二)技术需求

东北平原垄作区的主要问题是雨养农业为主,季节干旱、尤其春季干旱仍是作物生产的重要威胁;土壤耕作以垄作为主体,但形式比较复杂,近年来耕层变浅、土壤肥力退化现象比较严重。本区域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需求包括:以传统垄作为基础有效解决土壤低温及作物安全成熟问题;蓄水保墒,有效应对春季干旱威胁问题;通过秸秆根茬覆盖及少免耕等措施,解决土壤肥力下降问题;通过地表覆盖,解决农田风蚀、水蚀问题。

(三)主要技术模式

1.留高茬原垄浅旋灭茬播种技术模式

该模式通过农田留高茬覆盖越冬,既有效减少冬春季节农田土壤侵蚀,又可以增加秸秆还田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技术要点:玉米、大豆秋收后农田留30cm左右的高茬越冬;翌年春播时浅旋灭茬,并尽量减少灭茬作业的动土量,采用旋耕施肥播种机进行原垄精量播种;保持垄形,苗期进行深松培垄、追肥及植保作业。

2.留高茬原垄免耕错行播种技术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宽垄种植模式,通过留高茬覆盖越冬减少农田土壤风蚀、水蚀,并提高农作物秸秆还田量。其技术要点:垄宽一般在70~100cm,秋收后农田留30cm左右的残茬越冬;翌年春播时在原垄顶错开前茬作物根茬进行免耕播种;保持垄形,苗期进行深松培垄、追肥及植保作业。

3.留茬倒垄免耕播种技术模式

该模式通过留茬覆盖越冬控制农田土壤风蚀,并增加农作物秸秆还田量。其技术要点:秋收后农田留20~30cm的残茬越冬;翌年春播时,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错开上一茬作物根茬,在垄沟内免耕少耕播种;苗期进行中耕培垄、追肥及植保作业,深松作业可结合中耕或收获后进行。

4.水田少免耕技术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重粘土、草炭土、低洼稻田,秋季免耕板茬越冬,春季轻耙或浅旋少耕整地,通过秸秆及根茬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节约稻田灌溉用水。其技术要点:在灌水轻耙前撒施底肥或原茬不动旋耕施肥,沿整地苗带进行插秧;插秧后免耕轻耙;加强生育期管理,尤其重视免耕轻耙前期生育稍缓问题。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温家宝赴内蒙古指导抗旱 至2015年将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1.7亿亩
中国至2015年将新增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1.7亿亩
两部门近期联合印发《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
这个国家耕作的技术、方式比较原始,技术比较落后
中国积极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 促农业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晋城市20万亩土地实行保护性耕作
我国力争"十一五"期末保护性耕作面积超6000万亩
中国保护性耕作实施效益明显 示范推广2000万亩
我国5年推广保护性耕作2000多万亩
图片新闻:
简氏公布09年世界军力排名 美法俄中英分列前五
海南航天发射场开工建设 预计2013年建成使用(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