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那些汽车巨头们把老旧的生产线卖到中国大赚特赚,把爷爷辈车型拿到中国改个名字就是流行。但现在,这样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这个资本说话的时代,对于债务缠身的海外汽车来说,只要哪个中国企业多看几眼,它们的老总头像第二天便可能出现在从《华尔街日报》到伦敦《金融时报》的头版上。
记者今年在英国牛津听到当地人诚恳地说,感谢中国企业收购了罗孚,让MG这个有着85年历史的品牌得以生存。未来,美国人、德国人也会这样说吗?
从汽车消费大国到汽车制造大国,这一天对于中国消费者和中国的汽车制造厂来说,来得也许有点突然,但大家正乐滋滋地享受着。
今天,中国车市销量连续五个月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全球车市格局已被中国彻底改变。现在,中国汽车产业正开始新的一轮启动,一台并购重组大戏正在激情上演。而新能源车的研发与推出也在中国大地进行得轰轰烈烈。也许,中国汽车正在改变着整个世界汽车的格局。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当世界汽车巨头接连宣布破产,全球其他区域车市继续下滑,没有宣布减产、裁员、关闭生产线的国际汽车企业已屈指可数。而中国车企却恰好相反,今年以来,它们一方面被排队等着提车的消费者弄得悲喜交加,加班加点造车的同时,还要睁大眼睛看着那些以前不可一世的国际汽车巨头挣扎,“抄底”成为涌动在每个中国汽车大厂老总心中挥之不去的词汇。
今年3月底,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排名第二的汽车自动变速器独立生产商DSI,创下中国车企“海外抄底第一单”。接下来,上汽有意收购通用部分资产、四川腾中收购悍马、北汽想去收购萨博……虽然很多都是没有得到证实的传闻,但一条条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企业对海外那些如雷贯耳的品牌和资产已是“蠢蠢欲动”,同时,国内厂家之间的并购重组近来也高潮迭起。从上南整合以后,广汽与长丰再结姻缘,近日又传出一汽、广汽争抢华晨。这个资本说话的时代,对于债务缠身的海外汽车来说,它们坚信中国车企“不差钱”,所以只要哪个中国企业多看几眼那些有意出售的资产,它们的老总头像便可能第二天出现在从《华尔街日报》到伦敦《金融时报》的头版上。
记者今年在英国牛津听到当地人诚恳地说,感谢中国企业收购了罗孚,让MG这个有着85年历史的品牌得以生存。未来,美国人、德国人也会这样说吗?
曾几何时,那些巨头们把老旧的生产线卖到中国大赚特赚,把爷爷辈车型拿到中国改个名字就是流行。但现在,这样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今年以来,中国车市和中国经济不断给全球车企带来信心,首先是全年销量破千万已十分明朗,接着肯定增幅不低于8%。上周,一汽丰田这样沉稳的企业也没能沉住气,将全年销量计划从年初的38万辆调高到了40万辆,中国市场是全球各大汽车厂商的重中之重,也是他们的信心所在。这是中国消费者的福气,以后,最先进的技术、最新的车型发布将不再被日本东京、美国底特律、德国法兰克福这些地方垄断,他们都将想方设法最先送到中国来,从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我们已经感受到这一点。中国已成为全球车市的中心。
现在,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最被大家看好的新能源产业方面,中国企业已与国际巨头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以比亚迪为代表,国内新能源车甚至已走到世界前列。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不只是世界汽车市场大国,也将成为汽车品牌大国、汽车技术大国。
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市值仅有27亿美元,10亿美元可买下整个悍马,沃尔沃的成交价很可能是12亿~15亿美元,照这样计算,能买下这些巨人的中国汽车企业可以说有一大把。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车企能出口几千辆车,甚至几百辆,也要当着大新闻炒一把,很多人就以为,买下这些巨头后,便可顺理成章地借船出海。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俗话说吃下去会很难消化。
首先是那些插着草标叫卖的汽车品牌,不知道背后还有多少债务,买下它们就得买下它们的债务,成本一下子就会扩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了。再要支付庞大的研发费用和新产品全球推广费用,目前的中国企业又有几家有这样的运作实力和经验?所以,眼下这些看起来诱人的价格只是看上去很美。
中国车企并购国外汽车企业的第一大单应当是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结果让上汽吃尽苦头。现在,手握MG和原罗孚几乎全部资产的上汽也只是努力把荣威和MG在国内做好,迟迟未敢大手笔进入国际市场。上汽那里有着并购国外车企最多的经验和教训,中国车企欲出手之前,最好慎之又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