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支持经济发展长期因素依然存在
政策得当可以避免经济深幅调整
去年,我国接连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呈逐季回落的态势。财政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财政支出应当投向哪些领域?税收政策是否应当进行相应调整?就以上问题,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四因素导致增速放缓
问:去年我国经济增长呈逐季回落的态势。哪些因素导致了经济“拐点”的出现?
贾康:综合地看,有4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直接影响我国外部需求减弱,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降低;二是持续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现,为抑制“三过”(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大、外贸顺差过大)问题,国家近年调整外贸政策,采取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其作用去年明显显现;三是内生需求增长放慢,过去一段时间,房价的过快增长及能源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的明显上升,抑制了需求增长,进而使投资增长的拐点显现;四是重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经济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经济调整总体是适度的
问:这一系列冲击对我国经济基本面有怎样的影响?
贾康:从去年开始,我国经济由繁荣期开始进入相对低迷的调整期。从目前状态看,我国经济的这种调整总体而言是适度的,经济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在经济过热风险已基本释放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基本面仍然是好的,去年经济增长率仍会达到9.5%左右。特别是去年粮食丰收,生猪出栏和存栏增加比较多,农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5%,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有利于维持我国国民经济基础的坚实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问:您怎样看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贾康:西方发达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且在一定意义上讲,机遇大于挑战。一是国际消费结构的改变对中国的出口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二是石油和其它基础产品价格下降,对我国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有利;三是外资和技术、设备的引进可能出现能为我所用的新机会;四是西方国家经济的颓势为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增速放缓属于正常回调
问:去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速也出现回落,是哪些因素导致?
贾康:从去年7月开始,税收增速大幅回落。究其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以下3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去年以来出现的大城市房价下跌与成交量萎缩并不是一种短期现象,预示着过去10年曾经高度繁荣的房地产市场转入中期调整。房地产调整将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并将带动钢铁、水泥等相关重化工业调整,也会对建材以及家电等制造业下游产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二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一些企业受到国内外多重压力后,生产规模收缩,效益水平降低。虽然近期宏观政策在向宽松的方向调整,但在外需趋弱、经济景气面临周期性收缩以及高成本的多重压力下,未来一段时期,企业盈利能力将会受到进一步的压力,这将会造成整个社会投融资萎缩以及影响就业和消费需求缩减。
三是政策性减收的影响,比如所得税两税合一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下调等。
问:您怎样预测中国去年财政收入的增速?
贾康:全国财政收入这几年增加的情况比较好,前年的增长幅度达33%左右,去年1—9月份增长幅度仍有25.8%。总体而言,增速虽然放缓,还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回调,这也表明我国经济基本面对于财政收入的支撑力仍然存在。估计去年全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仍将在19%左右。
同时,支持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长期因素依然存在并发挥作用: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处于长期性加速期,将会继续推动投资较快增长;我国资金和劳动力供给比较充裕,技术进步明显加快,装备制造、电子通信、机电产品等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城乡居民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有待激活与释放。这些因素将使中国经济2009年仍能继续保持8%以上的增速,如果宏观政策把握得当,本轮经济周期完全可以避免深幅调整。
财政政策应适度总量扩张
问:在下一步的宏观调控中,财政调控应当发挥哪些作用?
贾康:针对我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比较严峻的局面,今后一段时期财政调控的主要任务:一是在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中,适当实行总量扩张,给遭遇寒冬的经济“增温取暖”;二是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优化结构职能,引导资源流向,促进结构调整,把发展的积极性、充裕的资金、宝贵的资源更多地引导到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上来,增加有效供给;三是有效发挥财政政策的收入分配职能,注意改善收入分配秩序和抑制收入分配差距,让民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要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更多关注农民的利益。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面对“三农”事项应更多转向依靠财政政策为主,加大支农力度,投入财政可用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支持和农业产业化有关的项目。
在民生事项之外,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也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要改变发展方式,必须在这方面紧抓不放。(记者 李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