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交通部框定明年万亿投资 公路继续收费 -两高明确商业贿赂 医生教师吃回扣可定为受贿罪 解释/全文/答问 -黄光裕董事会隐身 国美首回应 继续停牌 或是"最牛散户"刘芳? -私募股权基金接盘"大小非"行为渐增 09下半年A股将价值回归 -APEC称18个月内解决危机 美实体经济堪忧 注资200亿拯救花旗 -地方出台18万亿元投资计划 资金来源引关注 4万亿投资该怎么花 -周其仁:提高个税起征点人大已达共识 广西向困难民众发2亿红包 -建行公布房贷新政细则 利率可打7折 两巨头称楼价已跌25%-30% -财政部公布修订后消费税条例 成品油消费税率不变 (全文/税率表) -杭州地铁塌陷已致17人死亡4人失踪 广西凤山山体崩塌致6人死亡
发改委否认起草大范围提高工资方案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11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全民涨工资? 专家:希望渺茫恐 公务员涨都难

据每日经济新闻:近日,有媒体称从发改委得到消息,正在起草一个大范围提高社会工资的方案,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内需,引起很大反响。昨日,本报记者致电发改委,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对这一方案的制定尚不知情。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对发改委政策的误读,当下涨工资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或是政策误读

同时,记者连线了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他表示按照常理判断,发改委不应该在当前形势下,出台提高全社会工资的方案,这很可能是舆论对发改委政策的一种误读。

事实上,在全国中小企业面临倒闭狂潮的背景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于近期已经发布政策表示将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而关于发改委将“提高全社会工资”的消息,则与人保部之前的政策方向出现矛盾。“我相信两个部门之间,应该协调这个问题,并得到统一。”苏海南表示。

公务员涨工资都渺茫

实际上,提高全社会工资的设想落实起来也非常困难,在整体经济的不景气中,多半是一厢情愿的。从企业层面看,执行提高工资的方案,着实缺乏动力。而政府层面也难有作为。

“政府不可能出台什么措施,要求企业去提高职工的工资。”苏海南指出,“如果这个方案确有其事,那么由国家出面主导的提高工资,就只能是公务员以及吃财政饭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

不过,在全社会共渡危机的当口,提高公务员工资的可能性也非常渺小。“如果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没有上升,公务员不可能涨工资。”苏海南表示,“公务员待遇不会锦上添花。国家统一的公务员工资标准应该会暂缓提高。”

减税最有效

因此,对于提高全社会工资的说法,多半是一种误读。苏海南认为,发改委此方案的根本用意,乃调整我国分配格局。“也就是要提高劳动报酬与居民工资占GDP的比重。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减税,以及针对个人和企业的各方面补贴。”

目前,北京市政府已经推出促进企业招聘失业人员的有力政策,即每招聘一名失业人员,则企业一年内最多可获得政府高达一万余元的补贴。

“类似政策应该多推出,还应针对特困企业,考虑减免其营业税。也就是从政策层面入手,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就业,保证居民现有收入不缩水,这比提高工资更为现实。”苏海南表示。此外,提高个税起征标准,也是一项有力措施。对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也提出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来扩大内需,且“出手要快,出拳要重”。

苏海南还表示,我国台湾地区实施“消费券”的计划,在大陆也可以考虑试用。“政府可以针对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据报道,我国台湾地区将向岛内居民每人发放价值3600元新台币的消费券,以刺激消费需求。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也有商界和政界人士提出建议,要求派发消费券。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综合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专家评:大面积涨工资可能又变成公务员涨工资
专家认为大范围提高社会工资可能性不大 北京鼓励聘用失业者
发改委拟向股市注资4000亿 工资细则年底出
农民工将纳入失业统计 北京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每月仍800元
北京近期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每月仍800元
中国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网友进言教育部等:教师工资何时赶上公务员?
改革30年百姓故事:为30元工资从国营跳槽集体
178家企业上"裁员名单" 白领自危 北京3成单位未支付加班工资
北京抽检:3成单位未按规定支付节假日加班工资
广东公务员房补将达工资的18%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获批正式设立
图片新闻:
国家粮食局:明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至少提价0.1元
扩内需首个特大工程开建 福清核电三大焦点引关注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