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长青之忧
2008年,永联村党委通过决议,专门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亲自带队,为永联村的3500亩流转到村里的土地进行规划。
最终规划是将这块占全村耕地40%的土地打造成高效的农业示范区,和原来的苗木基地、江南农耕博览园等一起,一方面发挥土地原有的价值,发展好种植业;另一方面与旅游产业嫁接,从而推动永联村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对这一策略,永联村的一些村民理解为“保底”工程。永联村一位不愿具名的村民在接受采访时承认,当前全村土地流转给村里之后,农民不再进行农耕种植,所获得的收益确实比种植业高了很多,而这个前提是永钢集团良好的发展。
但没人敢保证企业永远都会发展得很好。“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周围也有不少村子曾经因某一行业的兴盛而名噪一时,又随着产业的变迁而悄无声息,假设有一天我们的企业不行了,而农民土地也没有了,农民该如何去生存?”那位接受采访的村民说。
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也承认,持续致富是农民的最大心愿,而村委会正在探索更好更快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我们正在通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乡村旅游,让集体经济成分更加多元化。”他说。
对于可持续发展,吴栋材认为当前最大的难题不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的问题,而是村民素质现代化。“这是一个长远的工程,我们也需要时间,你想想看,住在现代化的小区里,享受村企创造的效益,如果农民观念和素质还是与过去一样得不到提高,新农村建设还不是空中楼阁?”这位“能人”说。汪言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