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工行:ATM跨行取现手续费调至2至4元/笔 京沪暂不上调 涉嫌违法 -9月能源价格稳中略升 成品油资源仍偏紧 中国跻身全球风电13强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5年增五成 消费年均增7.6% 居住支出增加较多 -6家中国企业跻身纽交所涨幅前十名 中小板流通市值首破3000亿 -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中国2030年拟建20个大都市圈(名单) -中国9年退耕还林3.64亿亩 吸收废气相当北京市汽车11年排放量 -沪指盘中突破5800点 沪深总市值突破27万亿 上证所挺进全球六强 -9月全国猪肉价格继续下降 粮价平稳 专家:今年物价不会大幅上涨 -上海一手房可售面积跌至最低 广东三家银行第三套房首付提至5成
“第二套房”界定细则应尽快出台 成当务之急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1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央行、银监会的“房贷新政”公布已半月之久,而关于“第二套房”如何界定,仍在争论不休。日前央行副行长苏宁提出“央行征信系统完全可以查到贷款人是否贷款买过房,成功认定‘首套自住房’和‘第二套(含)以上住房’”后,也引来了一片争议声。

由于没有第二套(含)以上住房具体认定标准,给各家商业银行具体执行带来了困难,目前,有些商业银行只有停止所有住房按揭贷款,等待具体细则出台。尽快出台“第二套房”界定细则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从广义的“第二套房”来说,是指无论贷款与否,只要再次购买住房都属于第二套房;从央行、银监会防范信贷风险角度出发的“第二套房”来说,是指第一套房按揭贷款后,购买第二套住房又申请按揭贷款。广义的“第二套房”的概念不是人民银行、银监会能够确定的,而需要建设部、住房管理等部门来制定细则。后者的“第二套房”住房的概念,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可以出台实施细则,这里面的关键点在于:其下发的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这里的“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是前提。央行、银监会所指的第一套住房是指有贷款购房行为的第一套住房,是从有按揭贷款买房开始计算一套、二套住房的。

从这个思路上讲,根据有无贷款购房情况,“第二套房”完全可以从央行征信系统查到贷款人是否贷款买过房,成功认定“首套自住房”和“第二套(含)以上住房”。商业银行在接受个人住房贷款申请后,应及时通过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借款人信用状况予以查询,贷款申请批准后再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该数据库,以此确保对“首套自住房”和“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认定。

但也有一些问题很难解决:第二套房的主体如何确定。夫妻各买一套房算不算第二套房?用未成年孩子名字买房算不算第二套房?若一家四世同堂,现在有人结婚需要贷款买房,那这算不算购买第二套房呢?如果算,银行这种认定对他们显然不公;如果不算,这似乎又与央行此前的文件精神相违背……。这些问题确实需要进一步明确。而这些问题又不是央行、银监会自身能够完成的,需要住房管理部门、户籍管理部门等共同配合才能解决。夫妻以各自名义分别购买住房,理应算作第二套房;以未成年人名义购买住房最起码应该与父母买房行为共同计算住房套数。但对于四世同堂中已经成年而尚未结婚的人员,应该允许按规定按揭贷款购买第一套住房。这些事项的鉴别问题需要当事人提供有关资料,更需要户籍管理、住房管理部门配合核实。

因此,尽快由有关部门联合出台“第二套房”界定实施细则已是当务之急。(常亮)

来源: 证券时报

相关文章:
第二套房细则各地情况 界定及贷款情况
新政公布已逾半月 央行可能再发细则定义第二套房
北京第二套房认定标准不一 各银行紧盯婚姻状况
南京两家银行第二套房标准截然不同
提高第二套房贷首付效应待解 房贷细则正在制定
第二套房房贷利率或增一成 低总价房屋有望走俏
第二套房贷款利率水平将大幅上浮
建行研究部最新报告:第二套房首付款比例应提高
重庆建行“按总行部署”将第二套房首付提至4成
农行调整房贷利率 购第二套房贷款仍可打八五折
图片新闻:
新疆拜城发现储量1300多亿立方米的大气田 保证西气东输气源
研究生招考分数线分区调整 7省分数线将调低(通知全文)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