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
随着中央把加快环渤海地区发展列为国家战略,国家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即将出台和实施,环渤海地区将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又一新的增长极。处在环渤海中心地带的曹妃甸,正在谋求重中之重的地位,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曹妃甸的开发建设,是一项开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示范作用强的综合工程,涉及多地区、多部门、多领域的关系。而我们的着眼点更多在唐山和河北,国家层面上的问题考虑得就不充分了。”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说。此外,据他介绍,许多大项目都是由国家部委来操作,但“级别太低”的曹妃甸工业区,与个别部委打交道很不容易,“有时候,一个项目,人家答复说行或者不行,我们都觉得很荣幸。”
“为了大项目的协调,建议国家参与曹妃甸的管理,将曹妃甸设立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国家发改委牵头、有关部委和省市参加的协调小组,在行政管理、项目审核、土地使用、金融服务等方面享受现行的扶持政策。同时设立由多学科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
“开发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曹妃甸,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产业选择上,需要考虑周边地区的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发展模式上,需要探索出一条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新路子。”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国家海洋法规定海域项目实行单报单批,靠后发优势起家的曹妃甸,一个项目的实施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链的实行,许多项目的一体性非常强,作为单一项目的申报,制约了曹妃甸的发展。“比如一个厂区的建设项目需要申报,建设工人的配套生活区也需要申报,有时候,厂区建好了,配套生活区还没有审批下来,怎么办?如果实行区域审批,填海造地也不用一块一块地去造了,大面积造地会减少成本开支,而作为产业的相关配套设施也可以同时建设,节省时间也提高了效率。”
“从曹妃甸的投资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来看,要重视土地和资金的配置问题,通过多渠道融资,加快造地进度,否则将给曹妃甸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国家财政部《政府采购》杂志总编辑王晓光博士认为,曹妃甸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包括投资和金融管理。唐山、曹妃甸要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一马当先,就必须发展现代金融业,搞好与国际资本的对接。
按照曹妃甸港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区内大多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项目规模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急需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河北省发改委认为,“应尽快批准成立曹妃甸产业投资基金试点,以具有较强实力和投资经验的公司为主要发起人,吸收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社保等资金,重点对区内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和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股份类投资”。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华博士认为,曹妃甸的发展需要更科学、更先进的指标指导,建议曹妃甸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经济和环境等评价指标,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价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如单位面积投资、产值、税收指标,吨钢煤耗指标以及资本回报率、资本周转率、环境指标等,将曹妃甸各个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找出差距,提出今后努力的发展方向。
一边是快速推进的港口建设,一边遭遇着“成长的烦恼”,中国未来的“鹿特丹”的梦想让人们兴奋不已,但也使建设者们增加了危机感和紧迫感。
“得尽快发展起来,才能找到市场分额。发展慢了,就没有了地位。”曹妃甸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一位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说到,“而现在就是最好的历史机遇”。(《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 刘江 ★王磊/唐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