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美国将向中国出口近3万吨猪肉 黑石董事长来华谈与央企战略合作 -环保总局表示将强化和扩大区域限批 水污染防治明确政府责任 -科技进步法修订草案:国家项目知识产权可授个人 力促企业创新 -中国省级领导换届将考核节能减排 十措施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国务院要求稳定住房价格 -7月份国内市场粮食价格以升为主 农业部称肉价将会走向合理  -首批30万人成功预订北京奥运门票 确认函近日发 9月30日前付款 -中国拟批准建立国际聚变能组织协定 为研发核聚变电站奠基础  -中国将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 就业促进法有望月底出台  -土地出让违规将直报国务院 农村土地治理重点解决8类侵害问题
郎咸平:中国经济问题在哪里 主要症结是"以钱为纲"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2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主要症结是“以钱(GDP)为纲”

一个地方政府领导上台之后,可能他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只要卖地就可以了。

制造业的本质就是不需要大学生。

在很多时候,中国的经济是过热和过冷同时存在。

《中国经营报》:不同的领域却产生了挤压出大量“虚拟资金”的相同结果。是我们的政策设计存在问题,还是在理念执行上出现了偏差?

郎咸平:“以钱(GDP)为纲”的心态促使地方政府热衷于卖地。一个地方政府领导上台之后,可能他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只要卖地就可以了。卖一块地GDP就会上升一块,如果卖地的价格越高,GDP则上升得越快,领导个人的政绩也就越好。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地方政府积极卖地,也只在乎用自己卖地收入充实财政盈余,对于老百姓的住房诉求则漠不关心。

现在到医院看病,有些医生的第一句话已经不是你生了什么病,而是你带了多少钱?根据你带了多少钱来给你治疗。之所以这样问,还是因为“以钱为纲”的观念作祟。即使病人因为看不起病导致死亡,很多医院也无所谓,自己赚了钱就好。同样,大学提高收费也是“以钱为纲”。这笔钱去了哪里?学生读不起书怎么办呢?贫民子弟念书难这些问题没人关切。

除此之外,中国大学生苦读四年之后为什么就业困难呢?国内专家学者做了很多错误的分析,包括专业不对口等等,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美国、中国香港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和地区,服务业才是真正需要大学生的行业。但中国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很多劳动力密集制造业从董事长一直到看门的,可能没有一个大学生。因为制造业的本质就是不需要大学生,而服务业的本质就是需要大学生。在教改“以钱为纲”的理念下,大学合并扩招提高收费,不但阻拦了农村贫民子弟上学的机会,而且还使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事做。

不仅如此,地方政府注重提高GDP中投资的比例,尤其是基础建设以及房地产投资,因此,其必然结果是将我们的社会资源大量地扭转到了一些特定的部门。这些部门包括地产、国企、钢铁部门,基础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部门基本上都是使地方政府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部门。资源大量地涌到了这些部门,其他部门就会缺资金。而这些其他的部门大多数是民营企业。

所以,中国经济产生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二元经济体系”。也就是在任何时候,中国的经济是过热和过冷同时存在。中国目前的股市也是反映了这种二元分化的现象,最近大盘股猛涨,这些大盘股包括了与过热部门有关的行业,例如地产、钢铁,以及替这些过热行业融资的银行股等等,而过冷部门的股票相对而言就显得欲振乏力。

宏观调控必须跳出经济之外

利率提高的结果,进一步打击了“过冷” 经济,使得经营环境更恶化,再挤压出大量的“虚拟资金”进入股市或楼市,而这也是为什么政府上午宏调,下午股价大涨的主因。

《中国经营报》:我们当前的货币、财政等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向应是控制经济过热倾向。“二元经济体系”的存在是否会使宏观调控目标实现上打折扣?

郎咸平:二元经济的必然结果是宏观调控失效和通货膨胀。

第一,为什么宏观调控会失效?如果银行提高利率0.25%,这种提高其实不会对过热部门产生影响。“过热”部门所以“过热”,因为它“以钱为纲”,它只想推动GDP的上升。因此你的利率即使再高,这些部门照样会大量借钱。过热部门继续膨胀,但是“过冷”的部门就遭殃,“过冷”的部门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他们的资金来源不是国有银行,大部分都是地下金融。地下金融的利率是非常有效率的。按照我的研究结果显示,地下金融的利率变动是官方利率的四倍。也就是当央行提高利率0.25个百分点的时候,民间利率应该提高1%。利率提高的结果,进一步打击了“过冷” 经济,使得经营环境更恶化,再挤压出大量的“虚拟资金”进入股市或楼市,而这也是为什么政府上午宏调,下午股价大涨的主因。在二元体系下,利率一上升,“过热”部门更热,“过冷”部门更冷。宏观调控失效,就是这个原因。

第二个结果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通货膨胀。去年年底我国粮食丰收,按照经济理论,农产品丰收,粮油价格应该下降了,但是到了今年一月份粮油价格上涨幅度为10%~20%。真正的原因是由于资源被大量误导到过热的部门,因此“过冷”的部门缺资金。政府必须增发钞票,而增发钞票的结果导致了全面的通货膨胀。

我想以猪肉价格上涨为例来探讨猪肉价格上升的本质原因。原因无非是两个:第一 ,饲料价格上涨。第二,猪瘟。“猪瘟”的发生显示的是地方政府的失职,因为猪瘟不是靠农民来预防的,必须靠地方政府的公权力来防疫。由于农民养猪户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家,猪瘟的发生、饲料价格上升就导致了“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化”。所以对于小养猪户而言,猪瘟和饲料价格的失控使得他的投资环境恶化。那么,在投资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他们的资金就会成为“虚拟资金”。因此宰杀大猪之后,就出现“后继无猪”现象。民营企业家不养猪了,那么养猪的钱去了哪里呢?养猪户抽出资金,形成“虚拟资金”进入楼市、进入股市。

《中国经营报》:那么,在现有可供选择的宏观控调手段下,我们该如何化解经济领域“冷热不均”的矛盾?

郎咸平:在中国要解决经济问题必须跳出经济圈才能解决,这就是功夫在诗外的道理,我们必须返回一个”以公正公平为纲”的路线上去。公正公平的含义不是每人拿一样的薪水,而是赋予每一个老百姓立足点的平等。也就是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住房的权利,看病的权利,上学的权利和退休的权利。什么叫小康社会?绝对不是在“以钱为纲”理念下所谓人均800美元就叫做小康社会,而是每个老百姓住得起房、上得起学,看得起病,退得起休的社会才是小康社会。只有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才能继承邓小平先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继续开创中国改革开放第二阶段的经济发展。这就好比发射火箭一样,当第一节火箭燃料用完后必须扔掉,继续点燃第二道火箭,而其目的就是进一步发展经济。

现在,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每况愈下,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也不断地缺失。

因此,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的目标在此刻显得意义特别重大。因为“科学发展观”就是给我们一个适合人居的自然环境,而“和谐社会“就是给我们一个适合人居的社会环境。

记得今年8月我在合肥演讲时,现场听众的反应让我感动。我大声地询问现场千余名来宾,“你们想不想有一个上得起学、住得起房、看得起病、退得起休的公正公平的小康社会呢?”“你们想不想生活在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目标所建立的自然环境,以和谐社会为目标所建立的社会环境呢?”现场听众如雷的掌声,让我动容,我们全体百姓正在期待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人开创一个新时代。

郎咸平简介

1986年,郎咸平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

郎咸平语录

我反对“国退民进”,即使企业家干得再好,也不能把企业送给他!

国有企业所有人缺位,是经济学家拍脑袋想出来的。

香港人只在乎股票赚多少钱、房地产什么时候涨,你在那里谈深层次的理念,人家不想听。于是想“转战”内地。

我是一个喜欢生活在闪光灯下的学者。

我讲一句大话,假如哪一个企业家的所作所为是我郎咸平看不出来的话,我从今天开始封剑退出江湖!

我是一匹来自南方的“狼”(郎)。这个社会历来不欣赏这种做派,而喜欢中庸、四平八稳。所以我这几十年走得比较辛苦。

保姆论:保姆把主人的家收拾干净,却摇身一变成了主人。所谓收购,用的还是主人的钱(向银行贷款)。政府的行政干预确实应该退出市场,但并不意味着国有资产就应该退出市场。

我的心是寂寞的,利剑挥砍不是我的专业。(刘晓午)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郎咸平:"虚拟资金"是推高楼价的主要因素
郎咸平
郎咸平:未来十年内很严峻 5年后地产商大量淘汰
郎咸平17句“惊世奇语”
郎咸平说涨价是腐败 那不吃肉就是反腐败
郎咸平:世界服装工厂并不在中国
郎咸平:以抬高地价创造GDP 房价更高伤害百姓
郎咸平:货币政策解决不了“买房难”
郎咸平:没有一个国家是依靠资源发达的
郎咸平:5年后外资零售巨头“席卷”中国形成垄断
图片新闻:
西汉高速公路即将通车 西安到成都仅8小时 蜀道告别"行路难"
中央财政3年投700多亿 全国财政困难县减96% 从791个减至27个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理财技巧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