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央行报告:中国价格稳定面临潜在压力 警告证券公司业绩易逆转 -发改委:中国不应成为世界钢铁制造基地 民营航空渐次走出低迷 -长三角楼市上火 居民富裕感"结冰" 京房产业薪酬增长低于平均  -河南陕县69名被困矿工全部脱离危险区域 李毅中安排清理井下炸药 -大盘突破4500点 中国股市上演狂欢 7月份IPO融资达214亿元 -南京苏州成品油批发价上涨 国内成品油市场多元格局进一步形成 -央行上海总部首发区域金融稳定报告 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加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9月现雏形 送审稿明年出炉 国务院下发意见 -江西、福建持续晴热高温 旱情不断加重 长江上游一号洪峰形成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1219亿美元热钱已进入中国 导致股价房价飙升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0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1219亿美元游资流入?

此外,柴青山不无担忧地指出,挥之不去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与此相关的境外资金的持续大量流入和短期外债比重的快速上升问题必须高度关注。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受打击最重的几个国家短期外债比重都相当高;其中,韩国高达67%,印尼高达62%,泰国六家最大商业银行的短债比重更超过了77%。依照前车之鉴,我国对短债比重的持续、快速上升,确实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柴青山说,经济持续偏热,导致国内出现明显的资产泡沫,股市飙升,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出现劳动力价格上涨和劳工短缺的情况也不容忽视。

新华海外财经据此分析,柴青山的上述表态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此前部分市场人士关于非法资金已经大量流入股市的观点。受国际游资通过虚假贸易方式大量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和流动性过剩推动,上证指数在去年上涨140%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再度上涨43%。

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333万亿美元,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其中上半年外汇储备增加2663亿美元。

而中国1-6月贸易顺差则为1125.3亿美元,约占2006年全年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的63%。1-6月实际外商直接投资318.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

根据国际通行的测算游资流入的方法,当期外汇储备减去贸易顺差再减去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之后的余额即大约为游资流入的数量。

由此测算,上半年流入中国的游资大约为1219亿美元。

外管局发布首季外债数据:

短期外债占比57.5%远超25%国际警戒线

早报讯 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一公布,截至2007年3月末,中国外债余额为3315.62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906.33亿美元,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57.50%,比重仍大大高于25%的国际警戒标准。

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中国2006年3月末外债余额为2879.05亿美元,据此计算,今年3月末外债余额同比增幅为15.16%。截至2006年年末,中国的外债余额为3229.88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9.43亿美元,增长14.92%。

同时,截至今年3月末的短期外债余额较上年同期的1610.43亿美元增长18.37%,增速有所加快。中国截至2006年末的短期外债余额为1836.2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增幅为17.6%。

去年以来,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外资从不同渠道大量流入,追逐中国国内资产,从而造成中国短期外债加速增长。

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今年已多次强调要控制短期外债过快增长。外管局局长胡晓炼在6月下旬曾表示,外管局近期将在全国范围内对银行短期外债规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记者高剑平

来源: 东方早报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部分地区房价已超合理范围 限制户型政策调控房价收效甚微
均价10575元/平 奥运场馆周边二手房价涨幅加快
广东房价半年上涨18.1% 开发商出现囤地倾向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波动 忧房价和后奥运经济 宏观调控6大挑战
房价调控成效积极 发改委官员提四措施加强调控
北京五环内房价已过万 政府加速供给“两限房”
6月全国70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涨7.1% 持续上涨引调控反思
图片新闻:
中国31省市已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30亿农村低保补助金近日下发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