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未来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长期目标,但并不是“未来经济”。地球的物理极限是碳排放的刚性约束。科学家首次精确计算出了“碳预算”——即在不触发全球变暖的灾难性“临界点”的前提下,全球能够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大约为1万亿吨碳。如果我们继续以现在的方式燃烧化石燃料,20年内我们将耗尽“碳预算”,而全球变暖的幅度将远不止2度。目前100多个国家承诺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80%,但国际气候专家认为,这个力度可能仍然不够。
第八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又称为“垃圾经济”;而低碳经济相对于高碳经济,更接近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核心和实质。在则重点上,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低碳经济侧重于碳生产率,强调降低碳排放量和温室气体。
第九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区别,与各个国家碳排放结构差异有关。中国碳排放的70%来自于产业经济部门,而居民碳排放仅占30%;发达国家碳排放比率正好相反,70%来自于居民消费部门,而产业经济部门碳排放总量只占30%。所以,原则上讲,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着力点应当放在产业经济部门,使产业经济低碳化;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削减居民生活消费中的碳排放,使社会生活低碳化。
第十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交易经济”。《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为全球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交易商品——温室气体排放权。有国外媒体称,中国已成为《京都议定书》的最大受益者。据此,国内有人认为,低碳经济就是“交易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发展“碳交易市场”。其实,碳交易市场是一个新生事物,碳交易的规则特别复杂,存在着各种想象不到的难度。中国应当立足本国国情,练好“基本功”,打好“组合拳”,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和市场机制创新,探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