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就是用稻草、麦秆等材料编制而成的一种鞋子。脱草鞋,顾名思义就是回到家后脱下草鞋。在闽西客家地区,这已演变成一种客家风俗,凡客家人去参军还乡、年老退休、华侨归国等,亲戚好友知道后,都要备办礼品前去庆贺。仪式隆重的,亲戚好友就要备办盘担。盘内主要有长寿面、豆腐皮、红菇、黄花菜、鸡蛋、猪脚、公鸡、番鸭等礼品。仪式一般的,亲戚好友就备办一个礼盘的贺礼,为其接风洗尘。而其家里的人要在厅堂内摆上香烛、全鸡或全鸭、红米团、长寿面、红橘、红酒等祭品。出远门者先跪拜祖宗,再拜谢父母及家人。这种风俗就叫“脱草鞋”。接风仪式和欢宴后,出远门者的家人要按礼俗向前来的亲戚好友回赠礼品,回赠礼品一般是出远门者从外地专门带回来的物件,如毛巾、香皂、衣服、鞋帽、围巾、小礼包、小镜子等以示答谢。
其实,“脱草鞋”之俗起源很早,原属中原风俗,西晋末永嘉之乱后,中原汉人纷纷南迁,“脱草鞋”这一风俗也就传入闽西客家地区。旧时,由于农村市场上比较少卖鞋子,况且家庭生活也比较困难,于是,许多客家人就自己编织鞋子供自己平时上山砍柴、走远路用。当出远门回到家时,尚气喘吁吁,于是,亲人为他脱下草鞋,拂洗尘土,并用美食供应,以解疲劳而能较快恢复体力,故俗称“脱草鞋”。
这里还传说一个故事:相传在客家山村有一户人家,家中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为了儿子能有出息,每天都起早摸黑地干活,儿子也很听话,读书很刻苦,到了要上京考试的前夕,因为家里穷,母亲为他纳了一双布鞋和编织了一扎草鞋,儿子舍不得穿布鞋,穿着草鞋出门,隔壁邻居的人也为他送行。儿子不负众望,考中后当上知县,一生廉洁奉公,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他带着家眷告老还乡,母亲看到儿子回来非常高兴,备了鸡、红米团、长寿面等摆在祖宗神位桌上,告知祖宗有眼,儿子有出息,永远脱下草鞋了。儿子按仪式跪拜祖宗和母亲,备了一桌酒席,亲戚好友等知道后,也备办礼品前去庆贺,在席间谈起出门穿草鞋,现在荣华富贵,永远脱下草鞋了。
后来客家人认为“脱草鞋”预示着能脱去贫困,能带着富贵荣归故里。于是,这种风俗就慢慢流传下来了,一直延续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