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灵光寺坐落于梅县雁洋镇阴那山腰海拔约500米处。唐僧潘了拳来此开山建茅寮,圆寂后,唐朝咸通二年(公元861年)人们在此始建寺,原名圣寿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扩建后改今名。寺内面阔三间,进深七间,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寺门上“灵光寺”三字为明粤东御史梅鼎所书。进入寺门,西边为四大金刚,上挂清康熙嘉应州举人陈鹗荐题匾:“顶外无山”,佛殿檐下的“空中有月”匾亦为陈所题。寺的布局巧妙,主殿结构神奇,双层飞檐上,更空上一层,金刚殿、罗汉殿、诸元佛殿、钟楼、鼓楼、经堂、客堂、斋堂等古朴典雅。大雄宝殿终年空气洁净,尽管供奉“惭愧”祖师潘了拳的塑像前香火鼎盛,但香烛浓烟全部顺着殿中央正下的螺旋形风斗“八藻井”(俗称菠萝顶)袅袅升空,散发而出,殿内不留一丝烟缕,殿顶亦片叶不留。殿堂藻井以千百块木料接嵌垒成,高丈余,形似螺旋宝塔,下八角形上圆锥形,愈往高愈小,如菠萝纹状。如此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古代通风设备,堪称庙堂建筑艺术杰作,全国仅存两处,除灵光寺外,另一处在北京天坛。佛殿左边的诸天神和二十四诸天神像形态惟妙惟肖,右边的罗汉堂内,十八罗汉栩栩如生。
灵光寺大门前挺立着两棵古柏,一荣一枯,相传为潘了拳手植,至今已逾千年。右侧的一棵高30米,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傲然耸立;左边那棵高27米,虽无片叶,但却铁骨铮铮,直指长空,枯而不朽。世人俗称生死树,相映成趣,给佛寺更添神秘感。寺前山坡下100米处,由香港嘉应商会永远荣誉会长曾宪梓先生捐建的山门,雕龙塑风,极其华丽。从灵光寺往下走约300米,位于铁桥附近的“小歇石”,是露出地表的花岗石“石蛋”,镌刻着明末翰林院编修兼东宫侍读学士李二何(士淳)的诗,“小歇石”后面为雁洋先贤李锟建的粲花馆,系育人的学馆,后因年久失修、湮没,重建的粲花馆于1986年冬落成。该馆系两层日本别墅式建筑,前临清溪,背靠青山,馆内有陈列厅,展出李二何生平事迹,供游人参观,馆内栽种奇花异草,庭园野趣浓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