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
南方的海鲜、蔬果对牙齿的磨耗小
赵眜健康的牙齿可能还得益于良好的饮食习惯。李法军说,作为国君,“食不厌精”是很自然的事情。从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文物来看,饮食器具占了相当的比例,而且分工合理,种类齐全,可见当时南越国宫廷中的餐饮制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多半是软硬适中,大小合口,便于咀嚼的。加上南方沿海地区饮食中海鲜、蔬果类比重较大,相对北方以肉食为主的游牧民族对牙齿的磨耗更小些。
李法军说,另一方面古人龋齿的“大爆发”出现在新时期时代。这是因为随着农耕的发展,人们更多地使用小麦、稻米这些淀粉含量很高的的食物,而它们残留在牙齿表面,很容易产生菌斑而导致蛀牙。赵眜虽然籍贯是河北,可能有吃面食的习惯,但在不产小麦的广东地区,估计也只能入乡随俗,就地取材,反而保持了牙齿的健康。
中国古人护牙水平领先世界几百年
古人的两种“揩齿”法
“杨枝揩齿法”
用杨枝做成刷,蘸药水揩齿
“手指揩齿法”
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手指去刷。
古人洁牙剂的“进化”
盐→复方配制洁牙剂→
香药去秽:洁牙剂中加入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等
中国古人爱牙护牙,不仅仅限于宫廷王族。李法军和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副馆长王芳等向记者提供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信息。比如,“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在隋唐已逐渐流行。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就描绘了一个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齿的情形。
据介绍,汉代人就已经会用榆皮、美桂和其他几种药物充填牙齿了。这是我国最早治疗牙病的一种牙齿充填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已记载了用汞合金充填牙齿的方法:“其法用白锡和银箔及水银合成之,凝硬如银……亦补牙齿脱落。”英国人在1819年才开始使用汞合金,而我国却早在1300年前就已经配成银膏做牙齿充填物了,这是我国口腔医学的一项重要发明。目前银汞合金在后牙充填术上仍然使用。我国口腔义齿修复(镶牙)的记载,据考查最早是宋代。到清代时已经有专门的“补齿铺”了。这方面我国比外国要早700多年。
此外,从唐代开始,我国一直使用“熏牙法”治疗牙痛。用法是将药物装入后,加水置炉上煎开,使药气从管口喷出,患者张口对管口以熏病齿,以微量麻药达到止痛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