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法、肢解法、注射疗法……20余支队伍拼思路拼技术,纷纷亮出制胜新招数
群雄逐鹿,鏖战正酣。20多支文物保护队伍各显神通,新材料、新技术广泛使用,纷纷亮出各自绝招。
如今,伏龙观一、二殿大木结构维修已通过专家验收,正进行二殿装修、三殿整体落架维修。在药剂池前,穿着印有“广西文保中心”字样工作服的邓师傅拿着木棍,使劲把一块块木板按到燕尾槽泛黄的药剂中去。“你看它们每一块都有编号,在防虫防蚁处理后,将按照原样装回前面的大殿里去。”
一开始,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在对伏龙观建筑群进行勘察时发现,发生坍塌的主要是殿内的砖柱,木结构部位依然牢固。于是,“将建筑恢复为全木结构”的维修方案诞生。
当时,清理出来的很多木质立柱、门框等已受潮腐蚀或虫蛀,只能替换新木材。负责维修施工的广西文保中心特地从广西、湖南等地采购柏木和硬杉木,硬度、长度、直径都按要求严格挑选。木料运到后立即烘干,经防腐防虫药水浸泡后还要涂上防火涂料。这一招“新旧木料拼装法”,将让伏龙观巍峨如往昔。
在为江油云岩寺古建筑群制定维修方案时,河北古建院技术负责人田林提出了“肢解法”。在他看来,这个“肢解”不单是对坍塌建筑的每个构件进行分类清理,更是对整体建筑的历史符号进行“肢解”。
“一栋古建筑在历朝历代会经过不断地修缮,具备不同朝代的历史元素,也代表了建筑本身的生命力。”最初在窦山上看到“飞天藏”时,这座四川省内最早的一顶木结构建筑让田林惊叹。“飞天藏”始建于南宋时期。如今,经过历代修缮,建筑已成了各个时期的混合体:建筑本身的大木梁架是南宋的,窗棱和窗花是清代时期的修建风格,明代时期砌成的土坯在上世纪80年代,又被人用水泥和红砖取代。
按照文物保护“修旧如旧”的原则,田林他们必须保留飞天藏清代以前维修的痕迹。同时,要把红砖水泥全部剔除,用青砖来取代,恢复建筑的古味。
广元皇泽寺摩崖造像因山体在地震中出现裂隙、裂缝,又随着雨水的灌入,砂岩的风化加剧,负责修复的中铁西北科研院,反复考证,发明了“注射疗法”,也就是将砂浆装进针管,再通过软管注射进山体的裂隙中,封闭开裂口。这个措施还可封闭雨水、渗水及可溶盐侵入的通道,改善文物本体抗自然因素影响的能力。眼下,石刻四周的山体插满了软管,如同一个正在接受插管治疗的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