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评:《南京!南京》是警示,还是屈辱展示?
彭永
我不是个电影迷,从不热衷于什么首映式;但我也不是电影盲,在电视充斥生活的年代对电影完全隔绝,通常在所谓的大片上演一段时间后我再进电影院。在看到近段时间广受吹捧的《南京!南京》之前,我一直对国产电影心存一种宽慰的心情,尽管有恨铁不成刚的感觉,但总体上感觉是在进步之中。但是,看到《南京!南京》这部“大片”之后,一种离奇的愤怒让我如鲠在喉,不说出来实在憋得慌。
首先亮出我的观点——这是一部垃圾得不能再垃圾的烂片。在我刚进场的时候,我觉得这可能是战争题材中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片子。当看到第50分钟我愤而退场的时候,我已抑制不住自己的离奇愤怒——不是对侵华日军蹂躏中国人罪行的愤怒,而是对这部电影叙事方法、拍摄手段、表达主题的愤怒。我看到的只是屈辱,而没有看到应有的抗争;震撼我的是对日本武备精神的颂扬,却没有看到对战争罪恶的鞭挞;我看到的是导演扭曲的内心世界,而没有看到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良知。由于我只是看到50分钟,我只能“断章取义”地用50分钟时间来反映我的观后感。
这是一部主题“不知所云”的电影。我不知道所谓的新锐导演陆川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是呼吁国人不忘记这段国耻,激起国人的爱国热情,还是颂扬侵华日军的赫赫战功,替小泉们一直梦寐以求地阴魂不散的日本军国主义精神张目。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被俘的中国军人只是象猪狗一样地任日军屠杀,而被屠杀的人却出奇的平静,不作任何的抗争。只是到中国俘虏被杀到最后时,由刘烨扮演的一群中国守军才“挺拔”起脊梁走向日军为他们设好的刑场,极为怪异地迸发出“中国不会亡”的呐喊。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没有看到应当激发国人骨子里抽冷气的亡国之痛,看到的只是对日本武功的颂扬;我没有看到中国守军无可奈何的被俘,而是贪生怕死的懦弱表现。这岂止是在歪曲一段历史,更是对作奋勇抗争之人的侮辱。
这是一部视野“匪夷所思”的电影。据说,为了把电影表达得更为逼真,这部电影请了日本人来扮演侵华日军,特别是以片中的日军“角川”的眼睛来看待这场战争。在描述日军时,导演很慷慨地使用了“人性”的视角,把日军在“误杀”掩藏在难民营门窗后的中国妇女的愧疚表现得很充分。特别是不忘“床戏”的大胆尺寸表演,在一大截以活埋、驱赶入江、火烧、扫射中国俘虏之后,充满温情地来刻画处男“角川”和日本慰安妇的床上激情戏。这是在歌颂人性的伟大吗,为什么没有把中国人遇难前的恐惧、绝望、惊悚刻画出来,好象中国人在遇难前就想无知的牲畜一样任意宰割;为什么对日本的慰安妇用如此温情的手法来表达,竟然在这样的场合中还大书特书日本人的性爱,甚至把日本的慰安妇的行为也表现得是她们自愿为国“捐躯”。
这是一部场景“颇为怪异”的电影。我不知道导演陆川在选择场景来表达他的“思想”的时候,是不是有异想天开的爱好。一是南京城孙中山铜像被日军推倒,是不是受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进入巴格达后推到萨达姆铜像的启示。史学家已经证实,当时日军从占领南京到战败,对孙中山铜像及中山陵都没有动过;一是日军“角川”使用现在才普遍使用的“安全套”,把一个双手沾满了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竟然刻画得如此温情脉脉;一个乳臭未干的半大小子在战争中的刚毅、坚定,和大批中国军人的懦弱、怕死,这种对照式的表述,是不是想表达“重振山河待后生”的寓意呢?
笔者实在没有勇气再看到第51分钟之后的情节,对这部“大片”只能表达我这样的“观后感”。据说,这部电影上映后票房成绩不错,陆川成为大陆第五个票房过万亿的导演,有关部门还把《南京!南京》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电影名录。这可真是咄咄逼人的怪事,究竟是我们国人的头脑出现了问题,还是我们的电影人出现了偏差,不得而知。据说当年陆川就是靠拍揭露中国人阴暗面的《孔雀》获得柏林银熊奖的吧。
一言以蔽之,这部电影的动机实在让人怀疑,是在干一件让国人痛、日本人快的蠢事,是无良导演和制片商拍出这样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的不肖之举。当年的《屠城血证》、《南京大屠杀》都给人深刻的警示教育,但是,在《南京!南京》里我看不出来,看到的是在颂扬侵华日军的武功和对中国人屈辱的重现,就象把自家的屈辱再翻出来让人指指点点一样。
如果陆川导演看到了我的言论,请站出来和我对质:你究竟是在作警示教育,还是作屈辱展示?!
(转载此文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