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费上亿元豪宅中姚氏母子的宁静生活
据沈伟东介绍,最早时受托人吴忠信在苏州凤凰街的孔付司巷东小桥处有一大宅(解放后为苏州专署公安处所在地),姚氏就暂时居住吴宅内。后来姚氏在南园蔡贞坊买了一块地皮建造新居,该地原名十字圩,系菜农旱地,每亩地价一百元银洋。工程由宁波帮匠人负责,造价银洋二万元。负责该工程的是颜芝卿(清末江苏督抚程德全的幕僚)。1929年,在新居“竖屋”的那天,在苏州的姚氏亲属都纷纷送馒头、糕团去“抛梁”。苏州一位文史专家称:“虽然现在看起来这幢别墅并不算起眼,但是当时花费也是很大的,粗略算下来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币也要上亿元了,足见蒋介石对这处宅院的重视程度。”
据悉,别墅建成后,当时的苏州人都称之为蒋公馆,但是姚冶诚则低调地唤其为 “蔡贞坊七号”,后来也有人称之为“丽夕阁”。蒋公馆主建筑为三层楼三开间的青砖洋房,建筑面积1442平方米,有前后两个大门。姚氏一家一般都从后门进出。姚氏和蒋纬国及亲属居住在二楼。主楼的四周,环有三个大小不等的荷花池,点缀着假山、亭子,园中遍植桃、李、杏、梅、枇杷等果树和各种花卉。姚氏非常喜欢在自己的园中摄影。记者看到,如今悬挂在公馆内的老照片多是在此处拍摄。
母子二人在苏州生活宁静,姚冶诚虔心向佛,深居简出。姚冶诚对这座住宅非常满意,日子也就过得清静安逸。姚氏平时很爱干净,穿着打扮也颇讲究。她专门雇用了三个女佣,都是苏州本地人氏。下厨房做饭的娘姨也是吴县光福(现苏州)人。南园宾馆工作人员周丽介绍,“当初建造时是两处相近的楼房,南楼为蒋纬国和姚冶诚所住,北楼则是一些佣人住所和放置杂物的地方,当时蒋公馆里有医生、园丁、厨师等众多佣人,现在两幢楼改造后已经连接在一起,基本上就是一体了。”
1929年“蒋公馆”竣工,姚冶诚就和蒋纬国入住新居。为了保护这对母子的安全,“蒋公馆”四周不仅有高高的围墙,而且苏州警察局特别派员站岗值班,实施安全保卫。
1966年,姚冶诚病逝台中时,蒋纬国在其墓碑上镌刻“辛劳八十年,养育半世纪”的铭文,从中可窥见母子感情一斑。沈伟东介绍,“蒋纬国深知母亲对苏州的浓厚感情,所以还多次提出将母亲的墓迁回苏州,但遗憾的是没有成行。”
蒋纬国开始苏州八年求学生活
“对于蒋纬国到底是谁生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蒋介石对他的宠爱,这一点姚氏是深有体会的,而蒋纬国在苏州度过的八年也是他人生中最长的读书生涯,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更是在苏州城里留下几多逸闻趣事。”沈伟东说,蒋纬国到了苏州后,转入东吴大学附中初一年级上学,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业又升入了东吴大学。1936年大学未毕业,蒋介石就把他送到德国和美国学习军事。蒋纬国在苏州寒窗八年,是他最长的读书生涯。已于2002年7月16日辞世的苏州市政协常委、大陆东吴大学校友总会会长张梦白先生,是当年教过蒋纬国高三和大一年级世界史课程的老师,他曾多次讲述蒋纬国在苏州的轶事。
根据原东吴大学学校的记载,1928年秋,蒋纬国进入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一年级,当时他用的学名是“蒋建镐”,未用“纬国‘之名,所以至今在东吴大学的档案上也找不到“蒋纬国”三个字。
沈伟东说:“蒋纬国在苏州虽然贵为蒋家二公子,堪称有钱有势,但是却不摆架子,而且热心学校的公益事业,至今在老东吴大学(苏州大学)校园里还能寻到他留下的痕迹。”
蒋纬国青年时代的正规教育,主要是在东吴的八年当中接受的,因此,他对东吴很有感情,堪称“爱校”学生。学校筹建体育馆,捐款在千元以上的共有6个,其中一户就是蒋纬国。体育馆正好有6对门,为纪念这6户捐资者,这6对门就以他们的名字名之,其中一对以“冶诚”命名,正是因为蒋纬国拿出的1千元就是以他养母姚冶诚名义捐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