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的无字碑
《无字碑》位于乾陵陵园朱雀门外司马道东侧,因表里未刻一字,故得名《无字碑》。《无字碑》是武则天所立,怀疑者甚少;但何时所立,又为何立碑而未刻一字,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驰名中外的乾陵无字碑之谜。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有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有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还有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据赵文润统计,关于无字碑为何无字的说法已有不下九种之多,今后还会有新的出现。
对此,赵文润教授已经专门发表长文《论乾陵无字碑之谜》,提出了自己的“政局动荡”说。立了碑为什么不刻文字呢?是因为政局动荡,武则天晚期,8年中发生了5次大的政变。
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继位后太子李重俊忍受不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母女的欺负发动政变,杀了武三思和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公元710年的韦皇后政变,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母女串通毒死了唐中宗;不久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政变,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到公元713年,太平公主又发动了政变。八年之间发生了五次大的政变,人们关心的不是乾陵上那一座不刻文字的无字碑,关心的是什么?是皇帝的宝座。当政局稳定了,开元盛世来了。再往碑上刻文字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就出现了一座无字碑。
同时,作为政治家的武则天曾经8次颁发诏书平反冤假错案,这说明她对自己的是非功过是非常明白的,所以她死后是以皇后的身份与高宗合葬,所以墓前立的是一座无字碑。
同时赵文润认为,无字碑应该永存。无字碑的存在使无字碑所在的梁山显得更加高大,无字碑的存在使乾陵显得更加气势恢宏,无字碑的存在显得武则天更具魅力。武则天千古,无字碑永存。
现场语丝
另一个版本的玄武门之变
一般认为,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在他的两兄弟步步紧逼下无奈之举,李世民也痛苦不堪。而赵文润教授认为玄武门之变其实是李世民亲自策划并实施的一场谋杀活动。
武德九年六月三日是唐王朝极不平常的一天。是日傍晚,李世民脚步匆匆地步入皇宫,向父皇李渊报告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与父亲的两位爱妃私通的罪行,李渊大怒,宣建成和元吉次日上朝欲亲自加以责问。其实李世民知道私通一事已经很久,现在告密是因为夺权的时机已经成熟,而选择傍晚则是不想留给二人准备的时间。
六月四日,清晨,一切看起来都跟平常并无两样,然而历史就在这天改写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会合之后,从东边走进玄武门。让李建成比较放心的是,玄武门这个最重要的地点,守卫的将军是自己的人。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玄武门屯守的将军,对于发生在眼前的战斗,要么抱着观望态度,要么跟随了李世民,唯独没有人肯为太子拼命。李建成到达临湖殿的时候突然警觉起来,作为一名同样在沙场上纵横过的战将,直觉告诉他前面有杀气。建成立刻调转马头,但为时晚矣——李世民突然出现,高声叫住李建成。继而李世民的伏兵露面了,他们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矛头直指太子和齐王。李世民一箭射杀太子后,不多久,李元吉亦殒命玄武门,头颅被尉迟敬德一刀割下。
玄武门战斗结束后,秦王面见李渊。面对血衣未脱的李世民,李渊只得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下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李世民于是独揽军政大权,两个月后,李世民登基称帝。而后,建成元吉的儿子们,皇帝李渊的亲孙子,悉数被李世民处死。
唐代史学家无人敢如实书写这段历史,于是玄武门之变就换了个面孔,处处显露李世民的仁义与无奈。
此讲系长安讲坛第八讲,于2008年7月20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
文/本报记者 夏明勤 实习生任思哲
(见《三秦都市报》2008年7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