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单调吓退年轻学徒
现在,榄雕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方面显示榄雕的价值得到了重视,但另一方面也是榄雕艺术濒危的信号。
曾昭鸿介绍,制作榄雕需要五个步骤,选料、开杯、打磨、着色和包装。“以前打磨用的都是象牙粉,现在都找不到材料,只能用刀慢慢削了,一个最普通的两厘米长的小葫芦就要打磨两个多小时。”说到这里,曾昭鸿拿出他的十几把刻刀,每一把都有二十厘米长,每一把都不一样,有圆的、弯的、尖的,各有用途。“用的时候难免会刮伤,起泡、长茧都是很正常的。”曾昭鸿抬起两只手给记者看,由于常年握刀雕刻,曾昭鸿的拇指和无名指上已经磨出了老茧。由于制作一个榄雕非常耗时,就是加工小小的一颗两三厘米长的榄核也能耗时一天,有时候图案复杂一点,甚至还得花上两三年的时间,加之榄核体积细小,常年雕刻对视力的伤害非常大。
曾昭鸿说他曾招过几个年轻人为徒,可没有一个坚持过2周,就全都自动消失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种既辛苦又回报较低的工作。”所幸,曾昭鸿的儿子现在也开始继承父亲的技艺,这也让曾昭鸿有了一些安慰。
原料缺乏无榄可雕
在当天民间艺术展示摊位上,摆放着他们两父子最得意的作品———中华世纪龙船。虽然这艘船只有巴掌大,可是从构思到完工足足花费了四年时间,船身更用超过两百个榄核组合雕刻而成。据悉,这艘龙船曾经在去年获得第三届广州市工艺美术精品评比金奖。曾有人出价7位数想买下这艘榄雕船,曾昭鸿还是没舍得卖出。
在后继乏人的同时,榄雕的原料———榄核也面临着“断货”的危险。曾昭鸿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用的乌榄核很多都是以前留下来的,现在的榄核都很小。”记者看到,一颗20年前最小的榄核也有三四厘米长,现在最大的也只有两厘米左右。
曾昭鸿介绍,榄雕的榄核以大为好,这样做出来才有观赏和收藏的价值。但由于现在大批的乌榄树被砍伐,能够用于雕刻的榄核越来越少,“大榄核越来越少了,很难找到适合雕刻的榄核。”(亓欣欣 符超军 谭玮 谢强邓莉)
小资料 广州三大类“非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和民间民俗节日三类。目前,在表演艺术中,除粤剧、广东音乐外,咸水歌、黄阁麒麟舞、木鱼书说唱、鳌鱼舞等都面临传承和发展脆弱问题。而传统工艺美术更是全行业不景气,传承已成难题。象牙雕刻、玉石雕刻、红木雕刻、彩瓷和刺绣等“三雕一彩一绣”最具代表性,当前,行业内原有10家国有企业仅大新象牙工艺厂靠出租厂房、少量生产来勉强维持,全厂职工也减至56人。相对而言,广州市的民族节日传承方面比较好,沙湾飘色、番禺水色、迎春花市、乞巧节、广州重阳登高、扒龙舟、盘古王诞和波罗诞等都得到了良好的挖掘和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