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海南省五指山市番茅黎锦村的黎族妇女正在忙碌地织锦。当地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这项黎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据悉,黎锦在我国春秋时期就有圣名,有中国最早棉纺品产地之称。黎锦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其染料源于天然植物色素,民族特色浓郁。 中新社发 宋吉河 摄
海南黎族织锦工艺是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存续三千年以上。不久前,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织锦编排技术研究室成功研发出黎族织锦编排模板,黎族织锦首次实现了电脑化技术编排和图案设计,使得这项面临传承难题的民族传统工艺走向数字化。
走进研究室的试验生产基地,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十分漂亮的黎锦,室内摆放着三十多台与传统黎锦腰织机不同的新式织机。每台织机上方都挂着一副图纸,白底,彩色花纹,每台织机上挂的图案都有所不同。织工们一边不时抬头观看图纸,一边忙着摆弄密密麻麻的丝线。
“图纸上的花纹都是通过电脑设计出来的。”研究室负责人刘超强介绍说,“以前,黎族织锦妇女只能靠前人存留下来的黎锦才能掌握每个图案的编织方法,耗时费力,图案也不易存留和传承,更缺乏创新。通过电脑编排模板,想要什么图案就能织出什么图案,黎锦图案可以不断创新。”
刘超强指着桌上摆放的织有“福禄”字样的黎锦说,这是经过电脑设计编排字样图案后在手工操作的提花织机上织出来的。目前保亭的织工们可以织出书法作品和人头画像,这对于黎族传统织锦来说,是一种突破。
在研发黎族织锦电脑编排模板的同时,该研究室还着力改进传统工艺,成功研发了“黎族织锦手工提花织机”,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与传统的腰织机相比,黎族织锦手工提花织机解放了织工的双腿,降低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刘超强说。
黎族传统的腰织机,是将织机的一端系于腰间,双脚撑着织机的另一端,织机平铺在织工的双腿上,人的上身与双腿呈直角,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刘超强说,使用新式提花织机,工作效率可提高三倍
在刘超强看来,黎族织锦工艺之所以面临传承难题,是因为之前没有很好地把传统民族文化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因而后继乏人。
刘超强说,研究室目前主要的任务是收集整理黎锦织、绣等传统工艺。该研究室已编写出一整套黎锦教材,并整理出版了黎锦画册《黎族织贝珍品·衣裳艺术图腾百图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