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项,却只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25项,代表性传承人19人。广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前年曾开展过一次大规模的技师认证工作,最后获高级技师资格证书者仅有6人。市政协对此专题调研后发现,广州“非遗”传承后继乏人……
记者了解到,出现这种情况是“非遗”行业内外交困的结果。一方面,工艺美术等“非遗”行业产业萎缩,年轻人视之为“夕阳产业”不愿涉足;另一方面,“非遗”行业学艺艰苦,待遇低,周期长,同当前“短平快”、“体面轻松赚大钱”的就业思潮不符,少人青睐。有“非遗”项目大师称,现在的广州年轻人学习“三雕一彩一绣”者无几,学徒主要以外省人为主,即使有“后生仔”拜师学艺,也少有人能坚持到学满出师。
“非遗”大师年事已高
一位老艺人、一门巧手艺、一曲老民歌……都镌刻着祖先走来的痕迹。目前,广州的老艺人、老表演艺术家均年事已高。
广州现有的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仅有2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粤剧艺术家红线女已81岁高龄,广绣工艺大师陈少芳也年过古稀。在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59岁的玉雕大师高兆华已属“少壮派”,粤剧大师罗品超已96岁高龄,榄雕大师黄学文已年近八旬。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在于传承。广州市副市长徐志彪说,目前广州“非遗”传承已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困难。
“现在很少人做这个行业了。”广州牙雕大师李定宁说,由于牙雕的原材料象牙短缺,从事牙雕的人越来越少,“现在不仅仅是传承困难,而是整个行业濒危。”
广州玉雕大师高兆华从1972年起任南方玉雕厂艺改组组长,目前,他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出来“单干”。“我们厂原来有1300多人,现在据我知道的还在从事玉雕这个行业的人不超过20个。”他说,玉雕对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工作也相对辛苦,但挣钱不多。“很多人在做玉石鉴定或贸易,那个工作挣钱容易,也不辛苦。”
记者了解到,玉石鉴定、贸易已成职场热门。一位自称“打工妹”的刘女士说,自己从事玉石珠宝鉴定时间不长,但目前月薪已达4万元人民币。而各级宝石检测培训中心所开办的证书培训班招生广告泛滥,尽管课时安排只有几天或一两周,但其学费均为4000多元至10000多元不等,报名者趋之若鹜。
广州市政协专题调研组专家称,广州目前高水平的传统工艺品越来越少,由于“非遗”行业技术人员老化严重且数量大幅缩减,“一些高水平的作品,如红木家具雕刻、象牙雕刻往往需要多个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集体完成,费时费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