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艰难异常
虽然据专家分析,由于古代的航海技术有限,因此沉船大都离海岸较近,一般在海面下 10米到 20米深处。但是在海底考古比在陆地考古艰难很多,它必须面临气象条件、海流速度、水文条件、潜水技术等多种限制,具有更大的艰巨性和挑战性,而且很多船体都覆盖着厚厚的淤泥或其它凝结物。
因此,这次水下考古团队将配备水下照相机、水下摄像机、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以及 GPS全球定位仪等各种高科技装备,对遗迹进行测量、绘图、照相、摄像等科学记录。
新闻链接
岛城曾发现明代沉船
早在 1979年,青岛市博物馆就曾在胶南琅琊台海域附近打捞出部分明代青花瓷器。 2002年 9月 10日到 24日,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组成国家水下考古队,重点对薛家岛海域宋金海战遗址和琅琊台海域明代沉船遗址进行水下考古调查。最终在位于鸭岛最南面的一处暗礁以东发现了明代沉船。
通过旁侧声纳探测设备,考古队发现了沉船的铁质凝结物顺一条南北向的礁石沟槽分布,南北长约 15米,东西宽约 5米,沉船的凝结物主要由铁锅等铁质器物组成,其中夹杂有成摞的青花瓷器,初步确定出于明代民窑。由于长时间的海水浸泡,瓷器与铁器凝结。沉船遗物中一条 20×40×120厘米的石碇(石锚)保存最为完整。瓷器与石锚共同证明,该船为一条造于长江以南的商船,从而反映了当时南北民间贸易往来已相当频繁,而青岛无疑就是当时北方海上的商贸重镇。(记者 王法艳 刘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