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沿海大量的沉船遗址和海港遗存将有望揭开神秘的面纱!记者今天获悉,8月 25日左右,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将组织学者与山东青岛的考古专家们一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沿海水下考古调查,力争基本摸清青岛沿海水下历史文化遗产的遗存及其分布状况。
日前,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了国家博物馆关于开展青岛沿海水下考古调查的请示。8月 25日前后,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即将组织中外水下考古专家奔赴岛城,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沿海水下考古调查工作,该项目是“十一五”期间全国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即将开展的第三次青岛市文物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国家文物局对此次青岛沿海水下考古调查工作高度重视,专门补助经费 60万元;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将其列入 2007年度重点工作项目,组织全国有水下考古专业资质的专家全力以赴。
青岛沿海有大量沉船
据相关的文物专家介绍,早有考古发现证明,青岛沿海保留了大量的沉船遗址及海港遗存。拥有 700多公里海岸线和众多优良港湾的青岛,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居民开始出海渔猎和航行。后来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多次来青巡海,并开辟和发展了通往日本的海上航线。唐宋时期,胶州板桥镇(现在的胶州市临近胶州湾地区)成为北方通高丽的重要港口。明清时期,青岛沿海港湾更是发展成为当时区域性的海上贸易中心。
因此专家推测古代沉没的船只大都属于商船,里面可能保留着大批文物,尤其是瓷器,因为瓷器一直是我国古代主要的出口商品。
而在青岛黄岛海域,因为南宋和金曾在这里爆发过大规模海战,因此海底遗留着许多宋代战船和兵器。
全面摸清沿海遗存
为了让这些掩藏在海水深处的古代历史遗存“重见天日”,参与此次水下考古调查工作的专家和学者都重任在肩,他们将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水下考古,基本摸清青岛沿海水下历史文化遗产的遗存及其分布状况,为今后的水下考古发掘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尽可能详细、可靠的线索,由此进一步拓展青岛文物保护领域。
目前,市文物局和相关区市都已做好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与渔政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海洋地质资料的调查、前期陆上调查等工作都已基本就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