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南海Ⅰ号”出水日期再推迟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2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目前沉井下压已接近尾声,现场将不再往沉井上放置水泥块。

新华网广州7月25日电 自从5月17日打捞“南海Ⅰ号”的巨型沉井入水后,由于受技术和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至今已过去两个多月,依然没有下压到预定位置。昨日,记者从“南海Ⅰ号”打捞现场获悉,有关部门在修改了沉井下压方案后,目前沉井已下沉到海底淤泥以下11.5米处,基本达到了原来的打捞设计要求。

接下来,“南海Ⅰ号”将进入整体打捞的攻坚阶段——穿底梁,按照之前公布的时间表,穿完36根钢梁将用45天时间,“南海Ⅰ号”起吊出水时间将继续后延。

巨型沉井下压遇意外阻力

据交通部广州打捞局负责“南海Ⅰ号”整体打捞的副总指挥王仁义介绍,沉井在今年5月17日入水后,由于海上天气不稳定,风浪较大,打捞工作受阻,多次被迫中断。

此外,沉井在下压的过程中,底部遇到了密度很大的含沙泥层,这种泥层结构的摩擦力很大,导致沉井下压阻力比预想中大得多,也对沉井下压带来了“意外”的阻力。

为顺利将沉井下压到位,整体打捞的现场负责人多次返回广州,与打捞专家进行反复研究,决定修改沉井的下压方案。下压新方案通过开挖沉井两侧的淤泥和抽取底部的含沙泥层,减少沉井下压的阻力。

“南海Ⅰ号”端坐沉井内

6月20日,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的抓斗船赶赴打捞现场,正式开始了沉井四周淤泥开挖工作。

据介绍,此次淤泥开挖采用分层挖泥法,每层挖2.0米,共挖四层。当挖好两层时,潜水员下水检查沉井的下沉深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沉井的静压重量。

截至记者发稿时获得最新信息,目前沉井两侧已经各挖掉深8米、宽50米的淤泥。7月8日,广州打捞局又使用专门的抽泥棒抽取沉井底部的含沙泥层,泥层的阻力被破坏后,沉井得以继续下沉。

根据昨日监测仪器的数据计算,目前沉井下压到淤泥下11.5米的深度,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有望于几天内下压到12米的预定深度,这时才算完全到位。监测仪器显示,“南海Ⅰ号”被完全罩入沉井中,船头和船尾各距离沉井内侧1.3米左右,两侧各距离沉井内侧1米左右。沉船端坐在沉井中,保持着平稳的姿势。

据王仁义介绍,目前广州打捞局500吨级的起重船“南洋号”正把沉井上用于静压总重的2900吨多个水泥块吊出水面,而此前灌入沉井四壁的沙子也将通过沉井底部的泄沙孔泄出来,以确保沉井不再继续下沉,而这个过程大概需要7天的时间。

“南海Ⅰ号”将于9月出水

据王仁义介绍,按照预定的方案,沉井下压到位后,要沿着沉井四周对其底部喷注特制的水泥泥浆,但现在沉井底部的含沙泥层非常坚硬,沉井已经无法继续下沉。因此,完成这些工序后,将直接进入整个打捞工程最艰巨的环节——穿底梁,36根底梁全部穿完大约需要45天的时间。

沉井下水后,原本预计只要一个星期就能下压到位,但由于天气和底部含沙泥层的影响,现在已经花了两个月时间。王仁义透露,“南海Ⅰ号”的出水时间将要往后再推迟1个多月,预计将于9月出水。

记者从交通部广州打捞局获悉,广州打捞局将在近日沉井下压完全到位后,对外公布沉井下压两个多月来的具体相关细节。此外,专门为“南海Ⅰ号”兴建的新房“水晶宫”也将于近日封顶。(翁晓鹏、王广永 罗国盛、梁文栋)

 
来源: 广州日报

相关文章:
南海Ⅰ号、Ⅱ号古沉船打捞刺激陶瓷艺术品拍卖
"南海Ⅰ号"打捞倒计时 捞出一批重要文物
宋代沉船“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程启动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