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古巷,吊脚楼,一条清澈的沱江穿城而过,连同沈从文的文学创作,赋予了湘西凤凰古城静谧闲适的意境与悠远的韵味。许多游客,慕“边城”之名纷至沓来。
近20年来,记者曾多次前往湘西凤凰古城采风,亲历了这座古城旅游开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变化过程。 曾欣喜地看到:所有电线改走地下管道,古城里看不到电线杆,这在中国的县城并不多见;为治理河水污染,铺设管道,生活废水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大大改变了沱江的水质;半个世纪前拆除廊桥改走汽车的虹桥,于2000年恢复廊桥,沈从文笔下描述过的桥上市肆景象得以再现,并成为了整座古城的核心景点……
目前,旅游已成为凤凰县的支柱产业。据介绍,2006年凤凰全县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8亿元,占全县GDP的32%。对于10年前财政收入还只有3000万元的贫困县来说,这无疑是历史性的大跨越。
然而,问题也由此产生。
近年来,到凤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记者听到的各方反映却不尽如人意。一个集中的意见是:“凤凰人满为患,太"闹"了。”网上甚至有沈从文的“粉丝”大喊“失望”。
日前,记者再度前往凤凰,亲身体验了“边城”的喧闹。
灯红酒绿 噪声连天
“边城”变成“游乐场”
汽车喇叭此起彼伏,彻夜不休。凤凰城不大,但据一位出租车司机介绍,已有出租车150辆左右,另有大量其他车辆和摩托车。这些机动车司机好像习惯了按喇叭,哪怕没有必要,也没有一点儿间歇。即使午夜时分,从景点到街道,仍狂按不止。走在如此喧闹中,游客惟恐躲闪不及,哪里还能有一点儿寻古探幽的兴致?
夜色降临,古城本应从白天嘈杂的人声中走出,归于宁静,让当地居民得以休息,也让意犹未尽的游客有机会在人影依稀中徜徉小巷,真正体味这座名城的韵味。
可是,除了汽车喇叭声之外,虹桥二楼上的卡拉OK歌声“高亢”地回荡四周。虹桥的二楼本来是茶楼,让游客于静静品茗之际,欣赏虹桥两边吊桥楼与水中河灯漂浮而下的景象。如今,茶楼变成了卡拉OK场所,且窗户大开。高歌者或优或劣,但都豪气十足,奔放不已。
时而再传来“感谢各位领导”之类的道白,更让人啼笑皆非。这可苦了四周的游客和居民,他们不得不忍受汹涌而来的高分贝噪音。一位桥边咖啡馆的老板对我说,来店里的游客,都说忍受不了这种音乐。他也多次反映情况,还拨打110报警,但从没有人来管过。时近午夜,我离开虹桥时,楼上的卡拉OK依然高歌不止。
让人感到喧闹的其实还有灯光。为了让古城晚上亮起来,近年来沿江两岸的所有建筑的轮廓线上都特地安上了灯具,红红绿绿,延伸数公里,艳丽而刺眼。初衷是把整座古城映衬出来,但太艳,太满,却使有着丰厚历史内涵的古城,看起来更像一个“游乐场”。
开发错位 冷落历史
商业文化侵蚀“边城”
随着旅游开发进程加快,凤凰古城也出现了开发错位、不合理等问题。
凤凰的旅游开发,采取的是引进一家公司参与景点经营的方式。2001年,黄龙洞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与凤凰县政府签订协议,以8.33亿元的价格取得凤凰古城八大景点50年的经营权。
这一举措,对于推动凤凰旅游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景点参观采取统一购票方式,不能单独参观。许多游客,本只想参观沈从文故居,但也需购买高价格的通票,很多人最终选择放弃。事实上,名人故居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焦点之一。凤凰有不少名人故居,大都空空荡荡,展品单调,布展十分简陋,缺少文化含量。即便进去,也令人失望。
而且,还有许多文化含量比较高的景点和故居,在开发中受到冷落。比如,田兴恕是清朝湘军悍将并出任贵州总督,他的故居不妨成为湘军历史的陈列馆,并将凤凰与湘军的关系梳理清楚,从而使参观者可以更深地了解凤凰的风土人情;熊希龄作为民国首任总理,所创办的北京香山慈幼院,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卓有贡献。如果借他的故居设中国幼儿教育陈列馆,想必会吸引更多游客,也更有意义。
不限于此,沈从文与黄永玉笔下所描述过的各类民间艺术,也不妨借鉴日本小型博物馆的经验,设立各种小博物馆式的作坊,使游客在参观工艺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近,凤凰古城的“形象大使”提名中,去年的“超女”厉娜、许飞,竟与沈从文、黄永玉等人一起赫然在列,更是引发网友一片议论。
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把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搁置一旁,却热衷现代时尚消费的开发,无疑是让人遗憾的。(李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