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周国允是滑县高平乡周谭村一个高考落榜青年。当他背着铺盖卷第一次走出滑县、想到北京找个建筑工地打工时,却没有一个工头肯收留他——嫌他的个头太小太瘦,怕他干不了建筑队的力气活。如今,周国允已成为“中国十大杰出外来务工青年”,拥有了自己的队伍,而且是一支在京城建筑界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队”。
采访感言:在北京,你可以不知道周国允是谁,但你一定知道他参与建设的工程——首都机场航站楼、远洋大厦、中华世纪坛、国家大剧院……以及小汤山非典医院,直到正在建设的2008年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和国家体育馆,北京这些年几乎所有令国人乃至世人瞩目的重点工程,他的队伍都作为主力参与建设。有不少得了“长城杯”和“鲁班奖”。
与周国允的“楼品”同样受人称道的,是周国允的人品!
【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1999年10月,北京首届高科技产业展览周开幕在即,但展棚搭建出了问题。第二天总理要去参观,相关部门急得火烧眉毛,请求北京市建委推荐一支全北京最过硬的建筑队伍,1小时内组织150名架子工赶到农展馆,连夜施工。关键时刻,市建委当即通知周国允:“此任务非你莫属!”
周国允很快从分散在京城各处的工地中选定一批精兵强将。由于恰逢第一个十一“黄金周”,北京全城交通拥堵,如果坐公交或班车接送,半天也赶不到。有人替周国允捏一把汗:“除非你是神仙!”
结果不到一个小时,150名工人分乘30多辆出租车全部到达工地!凌晨两点,展棚完工。最后一算账,大半工钱都付了打的费。但善打硬仗的河南“周家军”却名声大振。北京市建委领导更是对周国允赞不绝口,说他“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干不好活不要钱】
“1984年我来北京时才18岁。当时我的身材特别瘦小,根本就没人要我,怎么求人家都不行。我这人从小实在,我就跟人家说,你们带上我不会后悔的。要不先让我干一段试试,干不好就甭给我钱,就这么着人家才答应了。”
坐在北京西三环旁边一家宾馆的客房里,周国允轻声细语,给记者讲他创业的故事:“那会儿来北京打工就是我人生的最大理想!”
他当“小工”干的第一个工地是长城饭店。“那时候我真是什么都不会,就是凭着河南人能吃苦的精神,别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咱都抢着干。”年底开工资时,周国允成了60个工人中工资最高的4个人之一,每天5元!
3年后,周国允又把100多名乡亲动员到了北京打工。但是由于原来联系的工地停了,一连十多天没找上活干,没得吃没得喝,一下陷入了困境。白天周国允四处找活,晚上等大家睡了,他一个人跑到外面,对着老家的方向哭。“但当时没有一个人埋怨我,更没有树倒猢狲散,咱河南的乡亲实在太好了!”尽管都已过去20年了,周国允每每提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感慨不已。
后来终于揽到一个小活,但是他们不会干。白天周国允跑到别的工地偷偷地学,晚上回来琢磨,第二天带着大家干。后来有个工程,别的队干不了了,人家就问周国允行不行,周国允还是那句话:“我们要是干不好你可以不给钱。”
1994年,北京重点工程西客站邮件处理中心招标建设,周国允凭着多年的踏实苦干赢得了甲方的信任,经过激烈竞争,他的公司成功中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