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孕育了华夏五千年文明,也孕育了中国早期的商人、商业和商文化。历史上豫商的代表人物,当数富过12代、经历了400多年辉煌的康百万家族。到清代中期,康氏家族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18万亩,慈禧太后亲封之为“康百万”,民间称之为“活财神”。
历史上的豫商人物如璀璨繁星,在中国商业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他们开创的经商哲学、经营理念、商业法则至今仍有很强的指导借鉴意义。人生如兰专门搜集整理了历史上知名豫商的资料,希望能对现代商人有所帮助。
范蠡: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越国大夫,帮助勾践复国灭吴,事成之后弃官从商,定居在当时的商业中心陶(今山东定陶),号朱公,人称陶朱公,善于经营,19年之中三致千金。他的经营理念是:把掌握天时变动规律的“时断”与选择贸易对象的“智能”相结合,反对囤积居奇,与投机取利者的经营方法不同。他自称经商是用了“计然之策”。计然是春秋末年的经济学家,葵丘濮上(今河南兰考县境内)人。计然的经商经验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有许多合理的成分。
子贡:春秋末年自由商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卫国(今河南豫北地区)人,早年经商,后习儒业,成为孔子的弟子。曾在卫国做官,后弃官再次经商,死于商业发达的齐国。子贡善做珠宝生意,他提出“物以稀为贵”的理论,说玉贵珉(石中之美者)贱是因为玉少珉多,从供求关系的变化中进行买贱卖贵,获得利润。士人经商,亦士亦商,子贡是一个典型。
吕不韦: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一说为濮阳人。前据《史记》、后据《战国策》)。早年经商,《史记》说他“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发了大财。至于他经营的商品是什么,史书则没有明确记载。《战国策》中有这样一段话:一次,吕不韦问其父亲:“珠玉之赢几倍?”其父回答:“百倍。”有人据此推测,吕不韦可能做的是珠宝生意。不管吕不韦做的是什么生意,一句“贩贱卖贵”道出了吕不韦及其他商人致富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师史:西汉前期的大贩运商,拥有数以百计的车辆,“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并雇佣许多好做生意的贫穷之人为伙计,转贩各地,无所不至,家产达到7000万。师史的经营特点是大规模的商品贩运。
桑弘羊:西汉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和商人。他主张实行盐铁专营和酒类专卖,统一货币铸造权,控制全国商品流通,平抑物价。他的农商并重和重视商品流通的经济思想,以及通过发展官营商业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赋税征收的政策措施,在中国经济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毛虞岑:郑州毛庄人,“华阳春”饭店经理,早年是该店学徒,后凭借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当上店长。他的商业经营理念独特,依靠不断扩大经营范围,投资多种产业, 涉猎很广,发展迅速。抗战时期,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转移,他辗转到西安投资钱庄、工业等,他办的面粉厂和纱厂在当地影响较大。毛虞岑因在河南、陕西两省均有杰出表现,被称为“豫陕巨商”。
王晏卿:河南新乡人,民国初年著名的金融企业家,“同和裕”银号的创办人。他早年是银号学徒,由他创办的“同和裕”银号实力雄厚,在全国开设多家分号,信誉度很高。在开办银号的基础上,王晏卿还涉足煤炭煤油、商业、日用百货等多个行业。
靳法蕙:河南焦作人,于1916年创办“凭心”煤矿,采取了集资入股的形式。当时,焦作有个法国人开设的煤矿,势力很大,处于垄断地位。为打破行业垄断,靳法蕙召集当地商人,建立本土煤矿,充分表明了其爱国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