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十七大开幕 胡锦涛作报告(摘要) 年经济增速超10% 开幕式实录 -“嫦娥一号”初定10月22日-25日期间发射 -沪指收盘报6092.06点 尚福林:中国股市正呈现经济"晴雨表"作用 -中国医改方案将以"公益性质"为核心展开 中医影响医学模式转变 -天价大米揭示中国高端农产品市场潜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良好 -高盛:9月CPI料涨6.3% 年内或再加息27个基点 央行今发50亿央票 -中外能源企业纷抢滩 煤层气商业化提速 山西煤企开拓非煤产业 -保监会打破企业年金业务地域限制 过去五年保险业年均增长16% -中国人民大学将申请设立国学学位 北京不再办大型毕业生招聘会 -中国拟贴息支持先进技术进口 名录将公布 "中国制造"充斥进口展
苏商批判:东山再起待几时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1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浙商在苏州生意场上风风火火、游刃有余的现状只是他们对外经营的一个缩影。在江苏、在全国,乃至海外,浙江商人的影子已经无处不在,他们的经营活动早已超越了地域的界限。

由于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一些人在感慨之余总会不自觉想起苏商曾经的辉煌,总是不自觉地拿苏商和浙商相比较。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毗邻的文化、资源、地理位置与我们如此相似的沿海省份,竟能“生产”出这么多精明可怕的老板群体,而我们的曾经引以为荣的苏商精英们却为何总是显得悄无声息?

一种观点:苏商已经落伍

江苏社科院历史研究员李德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历史发展沿革看,过去的苏商无论在人数规模和实业功绩上都丝毫不逊于其它商派。

在近代,以苏州洞庭商派为代表的苏商曾和浙商、粤商、晋商、徽商齐名,被称为华夏五大商派。以实业救国闻名的爱国商人张謇更是被奉为商界楷模。后来随着社会的变迁,江浙两省的商业形态也发生了变化,江苏的商业中心逐步转移到了苏南地区,而浙江的商贸中心则转移到了杭(州)绍(兴)和宁(波)温(州)地区,这一状况在近百年发展中间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

“今天人们所说的苏商主要集中在太湖周边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创立的知名品牌有小天鹅、红豆、波司登、沙钢等。企业家承继吴文化特点,讲究均衡、集体。代表人物有朱德坤、沈文荣等。”

“而浙商则主要集中在温、宁、杭等地区。代表企业包括正泰、德力西、杉杉、雅戈尔、万向、吉利等。”

“浙东文化重经世致用,强调个性、个体、能力。浙商吃苦耐劳,有着强烈的事业心。代表人物包括鲁冠球、李书福、南存辉等。”

李德懋认为,虽然江浙两省经济发展都曾因创造出“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而名噪全国,但两地民营经济的发展的方向和结果却不尽相同。

“浙江的私企在夹缝中求生存,挣脱体制的束缚,一个个做大做强。而江苏的乡镇企业却有不少未能走出改制后资产重组的怪圈,颓势渐显,甚至裹足不前。”

李德懋拿数字作比较,阐述两地民营经济的差异———2004年,浙江实现生产总值11243亿元,其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达到71.3%。而同年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15512亿元,但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却只有5010亿元,占经济总量的32.3%,所占比例比浙江少一半。

“这充分说明: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经营水平来衡量,苏商与浙商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江苏的企业家和老板们的能量还不够强。”

两个悖反:兴于离土 落后于不离乡

苏商为何落伍?或许终日身在市场打拼的江苏老板们最有发言权。

江苏省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是一位拥有百亿资产的“民间钢铁大王”。从简陋的家庭作坊发展到全国最大民营钢铁企业,沈文荣见证了苏南乡镇企业发展的每段历程。谈及如今苏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已远远落后于浙商的现实,他感慨颇多。

“苏商离土不离乡,只想着一个产业做到底,在一个地方做大做好;而浙商敢于冒险,赚暴利,成功后,喜欢到外省发展,结果是做大做强。时间长了,自然就被人家甩下了”。

上海同济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宏认为, 沈文荣的话多少反映了当前苏商面临的难堪境地。

上世纪80年代,“苏南模式”异军突起。当时,苏锡常农村依靠紧邻上海等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和历史传统,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探索出一条非农化途径。进入90年代后,与“苏南模式”同时起步的“温州模式”受到关注。中共十五大以后,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终于大红大紫。而苏南模式则进入调整期,外向型、结构调整、产权改革和城市化相继赋予苏南模式以新的内涵。

“进入新世纪后,这两种模式比较的优劣已然明了,苏商落后于浙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周宏认为,是“苏南模式”自身弊端如产权不够明晰、封闭式经济等原因阻碍了苏商的发展。他拿出2004年福布斯大陆富豪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当年大陆前50名富商中,浙商就占了7席,而苏商中排名最前的雨润集团董事长祝义才列第41位。

“浙商锐意开拓,仅浙东一带就约有350万人在海内外经商。浙商屡有像组建成立浙商银行、参与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之类的惊人之笔。相比之下,苏商缺乏创业激情,画地为牢,今日的苏南,反而成了台商和浙商的天下。目前苏锡常三地产业格局几乎一样,产业结构的同构现象,使得苏南接连发生了棉花大战、蚕丝大战和钢铁大战。这实在是个教训。”

三大弱点:缺乏合作 小富即安 因循守旧

苏商为何表现普遍疲软?江苏省新经营战略研究院为此特地做了一次大型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有58%的人认为苏商缺乏合作精神;有55%的人认为苏商小富即安;有47%的人认为苏商缺乏创新精神,观念太传统。

记者针对此调查,近期分别电话采访了数位业内人士,了解他们的看法。刚刚入选2005福布斯大陆富豪榜的江苏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严介和认为,目前苏商还是市场经济苏南模式,村村点火,家家冒烟;各自为政,各成“派系”。

他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将苏商和浙商作了比较:“苏商是猫科动物(不善群居),而浙商是群居动物。苏商要创新必须有胆量,要崛起必须联合、团结。”

江苏远东电缆集团总裁蒋锡培则认为,现代商业竞争已超越了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企业集群性的竞争。规模、网络化使得任何一个企业都面临资源不足与风险过大、过于集中的问题。以合作寻求资源整合互补,以合作寻求规模与速度,以合作寻求降低风险。

“在这方面,浙商群起而动,抱成团、集成块,使得他们的的竞争力空前提高。相比之下,苏商更多的是单兵作战,相互之间的合作甚少,甚至老死不相往来,这种小农经济心理是难以应对现代商业竞争的。”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起南教授指出,浙商善于利用有效的资源,加强联系,经常是很多人联合起来做事情,有钱大家赚。浙商在全国各地都有商会,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浙商不断向外扩张的基础。而苏商大都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在很多时候制约了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从而错失横向联合、牵手共同做大的机会。

“浙江人早把生意做到了世界的角角落落了,而苏商对江苏本地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参与都较少,更遑论其他了。有例为证,南京钢铁集团肥水流入外人田,被上海复星集团改制;长江二桥的大股东成了西班牙人。而在浙江宁波,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便由浙江几大民营大腕分摊。相比之下,江苏现有的大企业,眼光还不够辣,出手也不够大。”

洪起南指出,目前,江苏民企主要从事的是配套加工,大部分还是停留在下游、处在边缘部分,靠搭顺车、傍名牌生存,还有相当一部分只是为外资企业产品提供产品包装、印刷。真正进入到核心部位,或者提供的配套产品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企业所占比例并不高。

“这种处于产业链下游、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状态,使得苏商们有稳定的利润。也正是沉迷于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稳健与矜持所导致的缺少创业激情,使苏商发展缺乏开创性。”

东山再起路

面对现状,苏商如何东山再起?

有识之士认为,新苏商要找回业已失去优势,必须抓住"城市化"这个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淡化和消除本土情结,竞合争道,才能走出发展瓶颈。

苏商首先要改变离土不离乡的传统,坚定地“走出去”,学习浙商群起而动,抱成团、集成块,提高竞争力。

同时,苏商也须认识到,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政府运作的规范化、透明化,政策机会将越来越少,并且政策机会获取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如果自己的资源和能力依然建立在政策基础上是危险的。

要利用江苏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增强研发的力量,发展一批有高新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重点企业,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以及员工的素质水平,去引领新的市场。一部分有条件的企业,要走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建立在全国的龙头地位,着力培养一批著名的品牌。

来源: 名城早报•壹周刊

相关文章:
内地资本控制榜出炉 5家苏商上榜
新苏商领军人物祝义才 把两百元变成十亿
苏商:兴起于“离土”落后于“不离乡”
元末明初大苏商——沈万三
苏商感叹:放大的使命 现实的两难
苏商这一幕:蜕变与沉浮
苏商发展与苏商国际化
图片新闻:
长春规划中国最大汽车产业基地 汽车业年产值将达3千亿
黄种人个人基因图谱开价999.9万元 40%将捐助健康事业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聚焦中共十七大/ 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直击中国各地房价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