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世博开幕式20:10举行:时长2小时 5大亮点 -胡锦涛:两岸中国人有责任终结敌对 两岸关系良好发展 五度疾书 -国家赔偿法15年首修改 提精神损害赔偿/全文/解读 列财政预算 -京楼市新政:同一家庭限新购一套 暂停三套房贷款 限外地人购房 -中国交回奥运体操女团铜牌 温家宝会见萨科齐 加强核电环保合作 -上市公司09年报:首破万亿净利润增25% 整体走出金融危机 -中国缩小国家秘密范围 扩大公民知情权 保密期限最高不超30年 -大批越南劳工非法入境到中国沿海打工 近万中国官员受训新加坡 -新疆多地发生融雪性洪水 藏獒或成玉树经济恢复增长点 虫草价涨 -今年深化户籍及收入分配改革 广州户籍取消农业和非农业划分
首页>>2010年上海世博会
赵启正解密上海世博会为何选择浦东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4 月 30 日 
关键词: 赵启正 2010年上海世博会 2010年 上海 世博会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现在世博会选择在浦东,因为浦东有能力来承担世博会的一大半。中国网 兰少赓拍摄

嘉宾: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

时间:2010年4月26日 10:00

简介:在“世博阅读论坛”召开期间,中国网记者对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进行了专访。赵启正先生表达了他对世博会的期望并介绍了他与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合作的新书《对话:中国模式》。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在“世博阅读论坛”召开期间,中国网记者对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进行了专访。曾担任上海副市长和上海浦东新区主任的赵启正,对这一届的上海世博会有怎样的期待呢?赵主任您好,欢迎您再次来到我们中国访谈栏目,我们知道您曾经领导过上海浦东创业,也担任过上海副市长和上海浦东新区主任,您对上海一定有着不同一般的情感。今年也正好是浦东开发二十周年,您也出过一本书叫《浦东奇迹》,为什么会称它为“浦东奇迹”呢?

  • 赵启正:

“浦东奇迹”这个说法最初不是我们自己说,是很多国外的参观者这样说的,他们说既然有“四小龙”的奇迹,有韩国的“汉江奇迹”,相比浦东说是奇迹不为过。事实上经过二十年的开发,浦东原来是占上海的十分之一以下的GDP,而现在占四分之一了,而且上海整个经济规模是原来的八倍,四分之一就是两倍,也就是浦东今日的经济规模相当于二十年前的两个上海,这去掉了通货膨胀,是实实在在的两倍。

并且它的经济结构比二十年前合理,二十年前的产业相对落后,比如说纺织业、糖果、玩具,一些轻工业品,暖瓶这种东西,这都没有了,都是高科技产业、IT产业、生物工程等等。现在世博会选择在浦东,因为浦东有能力来承担世博会的一大半。浦东、浦西是并肩前进的,浦西沿江也能承担世博会的一部分,所以是东西的联合。这种东西联合在二十年前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候只有一座桥,只有一个隧道,现在桥加隧道是21座,所以对河流已经不是障碍了,可以说上海的金融区是浦东、浦西,这一个圆包括陆家嘴,包括黄浦区。那么,世博会也是一个圆,也是浦东、浦西,所以没有经过这二十年的努力,上海不能承担世博会,而现在能承担世博会,这是大家比较高兴的一件事情。

  • 中国网:

这次上海世博会选择在浦东,那它给上海乃至整个中国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 赵启正:

中国花了很大的力量争取到世博会,还花了很多钱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长久的留下去,为上海公共服务。而展馆部分,一部分留下作永久的展览馆,一部分要拆除,我们为什么要争取它在中国举行呢?为什么要它在上海举行呢?原因有多种:第一,世博会的各国的展览,相当于联合国都来了,它集中了本国的近代的发展,甚至于历史上的光辉和明天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观察世博会可以观察整个世界的今天和对明天的预计。假如你到美国去旅行,旅行一周,不如在世博会看一天美国馆,在日本去一周不如在日本馆看一天,我绝对相信是这样的,因为我去过在外国举行的世博会。那么,上海人首先沾一个光,家家户户都有票,都会去的,整个中国人都沾了光,都有可能去的,这7000万人当中95%以上都是国内的人,所以不是出国胜似出国。这是第一个意义。

第二个意义,给世界一个交往的机会,因为任何国家都想了解世界。所以,像我们要了解世界是一样的,这是世界一个交融的地方,但它不是联合国,不是在那里辩论政治问题,是大家心平气和地观察别人的发展,互相的学习。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和谐的活动。中国人为了创造这样一个和谐交往的机会做了贡献,也是中国二三十年以来我们经济逐渐强大了对世界的一个报答、一个感恩,因为中国的发展也不是孤立的,也是在国际的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我们也是对世界的一个贡献。

我特别想对志愿者说几句话,青年志愿者参加世博会的准备工作有的人长达两年,有的人一年,有的人半年,195个国家50个地区,在世博会开幕之前的谈判每天有上百场,各种的交流都是很复杂的,还很具体,这些青年志愿者得到了一次公共外交的训练,可以说如果用心的话,他比在外国留学半年一年收获不小,他就是把公共外交念好了,一个不拿文凭的硕士,这批青年人就成长起来了。这不只是一个语言锻炼,而是一个跨文化的锻炼。

  • 中国网:

您的新书《对话中国模式》刚刚发行,您能不能为我们的读者推荐一下他们应该关注哪些部分,这本书试图在阐述哪些方面的观点?

  • 赵启正:

“中国模式”这个词已经出现四五年了,但是在我们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和国庆六十年的时候,又广泛的被外国媒体报道和评论,中国媒体对此也做了转达或新的评论。这里面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如果问“中国模式是一个完全成功的模式吗”,“中国模式是想向世界推广吗”,“中国模式是想和华盛顿共识或者后华盛顿共识进行竞争吗”,这都是报纸评论的题目。其实“模式”这个词在中文中都有示范和样板的含义,中国并没有认为我们想把它作为样板向世界推销。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彼此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把某一点拿过来在本国应用,这是可以的。但是中国人不认为中国的做法拿出去就可以用,因为我们强调要和本国国情相结合,对中国是对的,对外国也是对的。所以,我们没有推广中国模式的意思,并且说到“中国模式”,没有一个定义,共同的定义没有,各国的说法都不一样,有人这么说,有人那么说,我们可以搜集到十几种说法,差异很大。

所以,有的时候我说中国案例是指那个过程,中国政府的思路、理念、政策、法律、实施的办法、结果,也包括不满意的结果,如民生的问题,还存在着很多事情,教育、医疗、卫生、东西部的不平衡、社会的工业农业的二元化。所以,我们中国人在谈到“中国模式”的时候,应当想到它是现在进行时,我们知道它会逐渐完美的,并且我们还有改革的余地,如果没有改革的余地,我们就没有希望了,我们当然有改革的余地。

所以,中国案例是现在进行时,如果说是中国模式,我们认为它的适合中国的,外国参考某些个别的点是可以,中国毫无推广的意思。我这本书是和“那斯比特”夫妇就“中国模式”的看法、定义做了讨论,他也对中国的成长欢欣鼓舞地提出了很多赞扬,但也指出中国对外表达得不够,就是中国模式或中国案例他们认为很好,但是外国去了解得不够,甚至有很多曲解,如何克服呢?这是我们讨论中的一个重点。同时讨论到中国的教育、科研、知识产权保护、农民问题等等,这是一个中国、美国、欧洲三位作者的交流,可以说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有功夫可以看一看。

  • 中国网:

谢谢你。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中国国际专利申请居全球第五 制定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方案
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方案
世博组委会请媒体呼吁参观者莫乱扔垃圾
江苏贫困县斥百万建山寨世博中国馆
上百万人参与上海世博会6场试运行 参观秩序平稳/实录
世博会气象服务呈现六大亮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处水位超警戒线
气象局解读:西南旱灾和玉树救援及世博天气等情况
上海世博会189国参展 数十国元首出席开幕式 萨科齐称赞 实录
图片新闻:
2010年全国计划新选聘3.6万名大学生"村官"(图)
中国空天战机样机成功首飞 可能比核武器还厉害(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