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赖喇嘛(ta-la-Bla-ma )被藏传佛教认定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现已转世至第14世达赖。
班禅额尔德尼 ( Pan-chen-Aer-Te-ni),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二大活佛系统之一,被认为是无量光佛的化身。公元1645年,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向第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赠以“班禅博克多”尊号。尊号中的“班”字是梵文“班知达”的缩写,意为通晓“五明学”的学者;“禅”字是藏文“禅波”的缩写,意为“大”或“大师”;“博克多”是蒙语,意为“睿知英武的人物”。从此班禅成为这一活佛系统的称谓。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帝又授封第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文,意为“宝”。之后,班禅额尔德尼这一称谓被确定下来,当然,有时仍简称“班禅”。现班禅额尔德尼活佛系统已转世至第11世。其驻锡地为西藏札什伦布寺。
帕巴拉(Vphags-pa-lha)活佛系统的称谓,是以印度佛教史上著名的圣天大师的名字命名的。藏文“(帕巴拉)”是“圣天”的意译。历代帕巴拉活佛的驻锡地为昌都强巴林寺,现已转世第11世帕巴拉活佛。
嘉木样活佛系统的称谓,是以创建甘肃拉卜楞寺高僧的尊号命名的。因为这位博学的高僧成为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其全称在藏文中写作 Vjam-dbyngs-bzhad-pa”(嘉木样协巴),意为“文殊”,从而不难理解,嘉木样活佛系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现转世至第6世嘉木样活佛,驻锡地为拉卜楞寺。
贡唐 ( gung-thang)活佛系统的称谓,是以贡唐寺的名称命名的。第一世贡唐活佛的晚年是在西藏贡唐寺度过,并在该寺开始成为转世活佛,所以贡唐活佛与贡唐寺有着密不可分的因缘关系;从第二世贡唐活佛开始迎请到拉卜楞寺驻锡,故历代贡唐活佛的驻锡地为拉卜楞寺,而不是西藏的贡唐寺。现已转世至第六世贡唐活佛。
此外还有其它许多活佛系统,诸如章嘉活佛、哲布尊丹巴活佛、夏茸尕布活佛、热振活佛、多杰札活佛、夏日东活佛、策墨林活佛、第穆活佛、司徒活佛、降阳钦则活佛、土观活佛等等,其称谓各有自己的来源与特殊含义.
仁波切:藏传佛教用语,义为上师。依密乘之规定,能担任轨范师(阿阇黎)的上师须具备下列条件:1、须有正统传承的根本金刚上师之密法灌顶。2、从金刚佛至自己的根本上师,其间所有密法之传承灌顶皆须圆满无缺,不可间断。3、须受本尊大灌顶(阿阇黎灌顶),精通显密佛法及菩提心学,并具备火供、坛城等修法材料,熟悉诸经轨所说之修法。4、自己有能力传授密法时,须经根本金刚上师许可,方能担任上师阿阇黎,为人传法灌顶。圆具上述条件后,依照西藏之习惯,即可称为“仁波切”,意指转世尊者。
法王是佛教称谓,意为“佛法之王”,为释迦牟尼称号之一。《维摩诘经》慧远疏曰:“佛于诸法得胜自在,故名法王。”后引申为传法首领。中国元、明两朝用以对喇嘛教(即藏传佛教)首领的封号。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封萨迦派首领八思巴为“大宝法王”。明代分别封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的上层喇嘛为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等。其地位极为尊贵。 藏传佛教依师徒传承、教义侧重、修行方法、主教地区的不同,分为四大派:
噶举派:因僧人上身着白衣裙,俗称“白教”,该派支系众多,第十七世大宝法王为该派支派噶玛噶举中黑帽系的首领,第五世大宝法王由明朝永乐皇帝册封,现己传十七世。噶玛噶举在藏传佛教中最早采取活佛转世制度,主要寺院有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在第十七世大宝法王驻锡的楚布寺山上,大宝法王转山时留下了圣迹——在石头上留下了六字大明咒和他的手印。不是写在石头上,而是像模子刻在石头上一样的。大宝法王的网站上可以看到。
格鲁派:因僧人着戴色僧黄帽,俗称“黄教”,明代封首领为“大慈法王”,以DL喇嘛(“德智如海无所不纳之上师”的意思,清代正式册封,现已传承十四世)和班禅额尔德尼(“大学者之英杰”的意思,清代册封,已传承十一世)为首领。该派著名寺院有西藏的甘布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愣寺。达赖五世时还大规模扩建布达拉宫,作为驻地。
萨迦派:因此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俗称“花教”。教主由贡却杰波家族家传而世代相承。明代册封萨迦派首领昆泽思巴为“大乘法王”。
第五祖八思巴(“圣者”的意思)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帝师,进封“大宝法王”。他3岁能诵咒语,8岁能背诵《本生经》,9岁能为人讲经,时人称八思巴,意为“圣者”。19岁谒见忽必烈,忽必烈夫妇及子女事以师礼,并从受密教灌顶。现在塔公的塔公寺(花教寺院)内,还珍藏着八思巴在石头上留下的脚印。
西藏萨迦县的萨迦寺为主寺,分为南北两寺,北寺建于北宋,现己毁。南寺建于元朝,收藏有大量藏汉的珍贵文物。
宁玛派:因该派僧人戴红帽,俗称“红教”,该派以“大圆满法”为根本教法。宁玛派十六、十七世纪才有较具规模的寺院。著名寺院有多吉扎寺、敏珠林寺、四川西部的佐钦寺(又译竹庆寺、竹箐寺)和噶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