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式改革引发争议
通过多种套餐的不断上市,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并降低用户拨打电话的费用,这种套餐的方式曾经是国内手机资费改革的最大看点。但套餐过多、计算复杂,且在宣传过程中夸大优惠幅度,模糊资费构成和使用条件,致使用户在此方面的投诉不断增多,这种套餐式的改革由此引发了很大争议。
北京市消协曾指出,各种套餐表面上看起来优惠,但是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只能使部分消费者得到优惠,绝大部分的消费者则被排除在外。由此可见,各种各样的套餐制度实际上是电信企业的促销手段,并不能彻底解决电信服务的高资费问题。电信专家阚凯力则认为,降价是通过套餐形式体现的,这让消费者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运营商不直接降话费而是通过套餐的形式,其实是做“钓鱼工程”。
面对用户的质疑,运营商方面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套餐确实比较多,造成这种状况是由于当初发展移动市场时为了能招揽更多顾客而进行的市场营销措施,不断推出新的套餐,通过不同套餐之间的细化,服务不同的用户群。相关人士指出,推出很多套餐,实际上也给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带来极大的挑战。
信产部、发改委两大部门则在5月宣布,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现行电信资费套餐进行全面清理。此次套餐的清理过程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其中,5月至7月,各地通信管理部门和电信企业自行进行资费套餐清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9月至10月,信产部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电信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10月底,信产部将把此次资费套餐清理和检查的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用户监督。
手机单向收费冲击固话业务
手机单向收费改革的深入,使得移动业务取代固话业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在电信运营商的财报中得到了体现。
在2006财年,虽然中国电信的净利润超过了271亿元人民币,但其本地通话和长途通话的收入却下降了3.5%和2.5%。从收入上来看,中国电信去年本地业务的收入仅为780.74亿元,同比下降了28.71亿元,长途电话收入则减少了7.43亿元。中国电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晓初指出,由于移动业务对传统语音业务的替代不可逆转,电信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与此同时,国内另一大固网运营商中国网通也感受到了手机单向收费改革所带来的压力。财报显示,虽然中国网通本地电话用户数在去年年底已接近1.15亿,但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这是其本地电话用户数首次出现负增长。
“中国宽带业务在2006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移动语音对固网语音的替代呈现前所未有的严重态势。”中国网通董事长张春江在发布财报时指出,由于缺乏真正意义的全业务运营商,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移动语音对固网语音替代幅度最大的电信市场之一。
产业格局暗藏变数
手机资费改革的深入,加速了传统固话业务的萎缩,使得固网运营商开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其获得移动业务运营牌照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3G时代的日益临近,固网运营商也流露出进军移动业务的意向。
坊间此前风传,国内3G投入商用之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将获得移动业务运营牌照,未来国内电信市场有望形成多家全业务运营商并存的局面。分析人士指出,电信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手机资费的改革则加速了这一局面的形成。
“手机单向收费后,网间结算是否平衡将对市场未来格局造成很大影响。”据国际著名专业电信咨询公司Frost& 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透露,目前国内用户用手机拨打固定电话时,移动运营商每分钟需向固网运营商交纳0.06元的网间结算费,但用户使用固定电话拨打手机时却不产生网间结算费。在王煜全看来,手机单向收费后,用户使用手机拨打固定电话的次数可能会减少,网间结算费因此降低,固网运营商将承担更大的压力。
“手机资费改革的终极目标是用户的电信行为不受资费水平的影响。”王煜全表示,在全球电话资费不断下调的大背景下,国内手机资费改革今后仍将继续下去。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与单向收费相比,运营商直接降价更具吸引力,因为“降价方式越简单,就越容易被用户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