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语委高度重视字表的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教育部党组专门开会研究字表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批示,对这一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国家语委还成立了以部领导为组长、多个司局参加的领导小组,下午还将召开国家语委成员、各地语委、各地教育部门会议,专题布置这一工作。
为把征求意见工作做好,最近已连续召开四个座谈会,分别向社会文字应用领域、高校和学术团体、新闻媒体和文化艺术界、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听取意见。他们的发言很感人,他们的建议很中肯,使我们深受教益。
在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以积极负责的态度,组织专业队伍,畅通讯息渠道,做好意见收集和整理工作。对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我们将分阶段集中说明,做好解释工作;我们将秉承科学精神,组织专家对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并尽量吸收合理成分,以完善字表和推动语言文字工作。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电子邮件、信函和传真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字表征求意见稿及有关材料登载在《中国教育报》( 2009年8月13日 )和中国语言文字网(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上,具体通讯方式见《关于〈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最后,向参与字表研制的方方面面的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对多年来一直支持字表研制工作的国家部委、地方语委、科研机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2009-08-12 10:25:54
谢谢李司长。通过李司长的介绍,使我们大家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的重大意义、研制的基本情况以及字表的基本情况都有了了解。下面请曹先擢教授就汉字规范的新发展给大家作相关介绍。
2009-08-12 10:30:16
我发言的题目是汉字规范的新发展。新在什么地方?新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时间要素,一个是内容要素。新发展,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就进行了汉字规范,这次我们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是一个新的标准,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标准。我们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非常重视教育的普及工作,这要有历史的对比,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现在我们的有文化的劳动大军几千万,没有教育的普及,能行吗?旧社会文盲遍天下,怎么赶超世界?所以,我们圆了几千年的梦。语言文字在这里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配合白话文、普通话,简化汉字。简化字我们有三个标准,这三个标准不是在一个层次上,最重要的层次就是《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新旧字形对照表》这是部级标准。其他的如《通用汉字表》、《常用字表》,都是在这三个表的精神指导下完成的。所以我讲这三个,而且要特别强调简化字,因为我们曾经公布过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在文革的后期,1986年经党中央批准,废止了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叫“二简”,废止“二简”以后“一简”、“二简”搞不清楚,所以又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我们用字才有所遵循。有这个规范,就是标准,应该用什么、不应该用什么。这次是把前面的规范做一个总和,零零星星地调整,这个调整是必要的,但是某种程度上也不方便了,你今天调整两个,明天调整两个,现在做一个整理。正好今年是建国60周年,我们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搞这样一个字表,确实有继往开来的必要。所以我希望大家关心和支持这个事儿,除了教育部、国家语委主要努力外,还要全社会的关心。决策要民主化,科学要民主化,这都关乎到发挥大家的才智,特别是大家都要用。
2009-08-12 10:34:40
第二,畅想一下,从历史上说,大家了解的就是秦始皇的统一文字。公元前220年,秦统一了六国,他统一以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统一度量衡,书同文,统一文字。这个统一可是不含糊,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要中国统一,不配套是不行的,度量衡要统一,因为在战国的时候,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六句话都有一个“异”,他要改成“一”统一起来,就形成国家中央集权。因为当他统一以后,隶书已经在秦以前开始,这是文字发展本身的规律。求简便,到汉代隶书进一步发展,有了新隶体,然后逐渐过渡到楷书。秦始皇的功劳就为汉字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小篆集中体现在《说文解字》上,我们的字形规范找老祖宗找那儿去,要识别甲骨文、金文也去那儿找。这是文字学家唐兰先生说的一句话,中国历史上“书同文”两次,一次是秦始皇,一个是唐明皇。大家知道唐明皇,他编了一个书叫做《开元文字音义》,这个书没有流传下来。所以秦始皇到现在有2200年,前一千年的汉字有篆变隶,变楷,后一千二百年汉字的稳定,就是这样一个大局面。唐明皇可以叫做“顺水推舟”,他没有秦始皇那种雄才大略,但是他符合历史的潮流。按照历史的潮流,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爱护、使用它,使用的好,就要有规范。
2009-08-12 10:40:04
第三个问题,是汉字的介质的变化。汉字要写的一定物质东西上去,这影响它的使用,和它的规范也有联系,它的介质是在变化。开始是在甲骨上,牛骨上,然后在铜器上,可以保持永久,然后在竹简上,在木牍上,帛书上,最后慢慢发展到用在纸上。这个变化就意味着使用汉字的人越越来越多,或者说叫做规范性要求也越来越强。现在是电子介质,这是时代的进步。汉字更便于使用,或者说也是更容易不规范了。你爱造就造一个,这样带来不方便。在1986年在日本东京开会,那个时候讨论汉字的问题,汉字可以进入电脑了,汉字获得了新的生命。美国《News Week》(新闻周刊)说:“古老的文字赶上了电脑时代,将改变亚洲的面貌”。现在我们讨论的是规范问题。我们用字的人更多,也更方便,那么我们也希望能够规范汉字。但是我们要珍惜这个方便,因为用字,你自己使用和别人来阅读是对立两个方面,如果你老是强调自己,人家不认识,引起不了效果。我名字叫曹先擢,人家老是问“擢”是什么字,我老是要解释很麻烦。我的话就到此,说错了请各位指正。
2009-08-12 10:50:20
谢谢曹教授,随着时间的发展,汉字规范很多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下面请王宁教授就汉字规范的理念给大家做介绍。
2009-08-12 10:5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