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在美诞生 能自己繁殖 -中国欲打造世界最大稀土基地 价格或翻身 6月起整治稀土行业 -银行可承受房价跌50% 09房价收入比创新高 房企600亿融资搁浅 -新医改实施1年:基本药物价降30% 将在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 -富士康现"第十跳" 是血汗工厂?调查组进驻 重庆1770亿整治市容 -地方政府负债总量7.38万亿 北京45部门网上晒预算 粗放看不懂 -沪指创一年新低 创业板首日破发 央行上调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 -新一轮暴雨今晚袭击南方多省 兰州近日破坏性地震可能性不大 -文强案二审维持死刑判决 市民闻讯放鞭炮庆贺 情妇免职提前退休 -中方主张天安舰事件各方避免局势升级 印度元首10年来首访中国
首页>>科技动态
综述:学界担忧首个人造单细胞生物的双刃剑效应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5 月 22 日 
关键词: 生物医学 单细胞生物 生命 生物科学 人造生命 特殊功能生物 文特尔 生命的本质 生物基因 细胞 DNA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资料图片: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制造生命的过程(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美国私立科研机构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研究人员20日报告说,他们培育出第一个由人工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从而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人造生命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固然广阔,但其双刃剑效应绝不可忽视。

这些研究人员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并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的、名为山羊支原体的细菌内。经过多次失败,他们最终使植入人造DNA的细菌获得新生,并开始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繁殖。研究人员希望借此更好地了解驱动所有生命的基础机制,并利用基因工程制造某些种类的细菌,用于生产燃油或消解毒性废物等。

对于这项成果,科学界反应不一,有些科学家评价颇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心情复杂,态度审慎。

给出高评价的,有美国拉特格斯大学分子生物学家理查德·埃布赖特。他说:“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带有预定特性的细胞。”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伦理中心主任戴维·马格努斯甚至认为,这项研究可能开启基因工程新纪元。

20日出版的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文章预测,将来有一天,新的细菌、动物或者植物等生命体将被电脑设计,最后被人类制造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创造生命的举动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更能证明人类掌控自然的能力。

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的评价比较谨慎,认为文特尔研究所只是部分合成了现有细胞,并未跨越“无中生有、创造生命”的界限。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专家詹姆斯·柯林斯表示,他不认为上述合成的单细胞生物体意味着一种人造生命形式的诞生,它只是一个带有人造基因组的生物体,而非人造生物体。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注意到了这项成果。他当天致信负责生物伦理问题研究的一个总统委员会的主席、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埃米·古特曼,要求委员会评估这类研究在医学、环境、安全等领域的影响。

事实上,近年来,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和基因工程等飞速发展,但它们引发的伦理和道德之争从未止息。对待人造生命,在看到其巨大应用前景时,也要时刻警醒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经济学人》杂志认为,人造生命看起来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这种技术具有众多优势。就短期而言,可以应用于制造更好的药物、农产品、绿色燃料以及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谁也不知道它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种技术与生俱来地存在着危险,如果滥用可能导致恐怖的灾难。

该刊因此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控制这些能自我复制的人造生命?谁能拥有人造生命基本工具的专利权?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在于各国政策制定者如何保持理性,戒慎警惕,对此类技术加强管制。

奥巴马在致信古特曼时也表示,需要确定这类技术的合适伦理界限,将其危害控制到最小程度。环保组织“地球之友”也认为,必须确保相关法规到位,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免受这项有潜在危险的新技术伤害。(记者任海军)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美制出世界首例人造生命 将来可造特殊功能生物
地球上首个父母是电脑的物种诞生 奥巴马下令评估伦理风险
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在美诞生 能自己繁殖
耗时15年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在美诞生 华人参与研究
图片新闻:
南方第5次强降雨 江西转移9000多人 湖南35县市区重复受灾
世界竞争力排序榜重新"洗牌" 中国香港第二内地第十八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