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被授予了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和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中国医学科学院乔友林研究员和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张林琦教授在《2009科学发展报告》上发表了题为“人乳头瘤病毒引起子宫颈癌机理和人免疫缺陷病毒的发现”的文章,对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成果进行了评述。
文章首先介绍了豪森博士的获奖成就是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导致子宫颈癌的罪魁祸首。1983年,豪森终于从宫颈癌患者身上取下的活检组织中首次分离出HPV16型病毒,并首先提出引起子宫颈癌的病因是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假说。豪森的发现,使子宫颈癌病因得以揭开,为尔后的HPV DNA的诊断性检测手段快速发现子宫颈癌与癌前病变,和最终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癌症疫苗—子宫颈癌预防性疫苗的研发铺平了道路。默沙东和葛兰素史克公司成功研制出预防子宫颈癌的HPV疫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癌症疫苗。
文章接着介绍了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是发现了引起艾滋病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西诺西和蒙塔尼从一些患者体内分离并培养了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经试验检测,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些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具有逆转录酶活性,这种酶是逆转录病毒复制的直接标记,其活性存在也就意味着逆转录病毒的存在。他们的发现,为人类遏制艾滋病确定了靶子,使得诊断HIV感染者和筛选血液制品的方法不断发展更新,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和抗病毒药物空前发展。
文章最后指出,运用科学的方法,研发成功安全有效的的艾滋病疫苗,是从根本上阻断艾滋病病毒传播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我国迫切需要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大胆创新,联合攻关,以研究我国艾滋病病毒学和人体免疫学为切入点,力争在艾滋病疫苗和创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等方面有所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