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19城市液态奶抽检全合格(名单) 新增患儿明显减少 香港奶类合格 -美国会两党就救市方案达成一致 我金融机构受损有限 抄底好时机 -海南申请建设国际旅游岛 广州每年补贴6亿推行公交地铁优惠票价 -"蔷薇"横扫台湾 为台测到最大台风 闽浙近海转向 广西崇左洪水 -中国2011年发射空间实验室 2020年建载人空间站 实现多目标测控 -神七17:36着陆 飞天任务圆满成功[直播] -翟志刚成功出舱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直播]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不休或少休年休假应付300%日工资 终止合同未休可折算 全文 -台风"蔷薇"将导致南方狂风暴雨 影响福建 浙江 风力减弱为15级
数说搜救队员"神舟第一":第一开 第一抬 第一吊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9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神七 中国人首次漫步太空  神七17:36着陆 飞天任务圆满成功[直播]

神七返回舱成功着陆 航天员自主出舱 身体状况良好

翟志刚成功出舱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直播]

中国2011年发射空间实验室 2020年建成载人空间站[实录]

昨天,神七返回舱成功着陆内蒙古中部草原,人们将鲜花纷纷献给3位航天员。而在他们身后,还有许多默默奉献的人,他们也是英雄。其中,搜救队员李涛从神一至神七以来,先后七次打开返回舱舱门,是名副其实的神舟“第一开”。

李涛

神舟“第一开”

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带着一丝青烟和淡淡的焦味,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草原上。搜救直升机轰鸣着盘旋,落下。

一名搜救队员快速跳下直升机,冲向返回舱落点,按照指挥长的命令,熟练地打开返回舱。

这名搜救队员就是主着陆场救生回收队空中分队一班班长李涛。从1999年至今,他参加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的所有任务,每次返回舱的舱门都由他打开,是名副其实的神舟“第一开”。

1999年7月,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毕业的李涛,被分配到了刚刚组建的着陆场站救生回收队,成了一名搜救队员。

毕业刚一个月,李涛就被派往北京接受返回舱回收培训。扶正、开舱门、吊装固定、电台操作,每一个课目都要练习数百次,既简单枯燥,又来不得半点马虎。

“第一次开舱门,我的呼吸都快静止了。”李涛回忆起当年打开神舟一号飞船返回舱舱门时,仍然显得很激动。

神舟七号发射前,李涛独立编写了《返回舱吊装固定操作规范》,和其他同志一起编写完成了《返回舱现场处置程序》,使返回舱现场处置程序化、规范化。

张学亮

神舟“第一抬”

在进行了地面重力适应后,返回地面的3名航天员,由搜救队员连椅子带人,一起抬上搜救直升机。

张学亮与另外一个队友是第一组,他们抬着神舟七号飞船的指令长、我国首位太空出舱行走的航天员翟志刚。

“我能听到翟志刚均匀的呼吸声。”当把翟志刚送到医监医保直升机后,张学亮才意识到,由于刚才过于专注,手都有些抽筋了。

刚受领抬航天员的任务时,身高超过1.8米的张学亮以为是体力活,只要有力气就行了。其实不是这样。“当时选人的时候,条件就是要细心、动作协调性好。”张学亮说,两名队员不仅要身高相似,还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步伐、手势和所用力气都要协调,甚至迈出的步子都几乎一致。

来源: 京华时报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神七进入最后一圈旅行 搜救从17:20开始[图]
6架直升机飞抵内蒙古着陆场 搜救进入临战状态[组图]
神七着陆场系统四大功能:测控 搜救 通信 气象保障
神七返回大气层后将分3阶段进行跟踪搜救
神七回收搜救五大看点 指控中心搬到空中成最大亮点
中国采用"空中搜救航天员 地面处置返回舱"搜救飞船
神七全程九大经典瞬间:天马奔空 太空漫步 凯旋归来
神七航天员回到北京 民众夹道欢迎场面热烈[组图]
飞天过程全记录/图解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成神七主题曲 杨利伟作词
图片新闻:
神七航天员回到北京 民众夹道欢迎场面热烈[组图]
神七返回舱成功着陆 航天员自主出舱 身体状况良好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