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应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可发短信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即双星定位导航系统,是一个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时的区域性导航定位系统,由我国自主研发、运行管理的导航定位系统。据吴斌介绍,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三大定位导航系统后,成为全球卫星导航定位又一新的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首次参加神舟飞行试验任务,科研人员在经过大量的试验后,最终确定在北京任务联合指挥所和主副着陆场配置指挥用户终端,以完成对主、副着陆场北斗指挥型用户终端和着陆场搜救载体北斗通信型用户终端的指挥和信息传输,以及完成北斗综合态势系统和北京中心的数据传输。主、副着陆场配置的指挥型用户终端,主要完成对所属搜救载体北斗通信型用户终端的指挥和信息传输。在搜救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等搜救载体上安装机载用户终端,实时掌握搜救载体的位置。
另外,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兼有短信功能,指挥员可通过发短信的形式搜集搜救信息和发布指令,实现统一指挥调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快速有效搜索返回舱和营救航天员的目的。短信内容最多可发170个汉字。
无线电测量定位:不管着陆姿态如何均可准确捕获信号
由于受气动、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返回舱着陆的姿态不能像人们设定的那样,直立于地面,往往会发生倾斜或倾倒状态。一旦出现这种状态时,返回舱发出的信号会发生极化变异,导致空中或者地面的搜救队伍收不到信号或收到很弱的信号,从而给搜索搜救带来困难,延长航天员出舱时间。
从2006年7月到2008年3月,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系统仿真、分析论证、野外测试等上百次的试验,成功研制出无线电测量定位设备,实现了导航定位设备与返回舱信号极化状态下的匹配。一发一收,不管返回舱着陆姿态如何变化和任何地形,在一定距离内,高空、中空和地面的定向设备都能准确捕获到返回舱的信号,确保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该设备利用了GPS定位系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使目标定位更加精准。无线电测量定位系统的研制成功,突破了国外定向仪只能接收处理垂直极化的局限,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返回舱夜间回收周密安全:空降兵配备夜视仪
神舟七号是夜晚发射,傍晚返回,搜索返回舱是在天气越搜越黑的条件下进行,给搜索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根据这一情况,着陆场系统的科研人员总结以往任务夜间搜索回收的经验,在充分发挥机载超短波定向仪和北斗导航定位综合态势系统作用的基础上,在搜索直升机上安装了机载红外助降设备和大功率搜索探照灯,以保证在距离地面300至500米的范围内,驾驶员能够准确辨别出高压线、房屋、树丛等地形地貌,能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找到一块理想的降落地。
另外,为空降兵小组配备了便携式夜视仪,给航天员随身携带有国际救援示位标手机、铱星电话、卫星定位仪、救生信号枪、海水染色剂、救生口哨等表位示位与通信设备。返回舱着陆后,航天员可用铱星手机与北京任务指挥所进行话音通信,空中搜救分队的医监医保医疗救护作业人员利用直升机上的通话电台,实现与航天员的话音通信。强大的技术保障、全方位的立体布控,大大提升了夜间回收返回舱的能力,为实现快速有效搜救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黑障区不再“黑障” 可跟踪测量
黑障区是指飞船开入大气层时,由于快速下降,与大气剧烈摩擦在飞船周围形成一层等离子鞘套,导致飞船与地面失去通信联系,从而使指挥部门不知道飞船的状态。
飞船在黑障区的飞行大约有三、四百秒,由于信号中断,这是最危险的阶段。为了攻克这一课题,科研人员,在系统内配置了两部有限电扫雷达,可以对黑障区返回舱进行跟踪测量。这些精确测量数据会及时传输到北京飞行控制中心,从而计算出返回舱的返回轨道,并预报出返回舱的着陆点,这是快速有效搜救航天员的重要前提。(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