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亲和力”,这是采访过他的几位当地记者的共同感受。他们乐于报道周,“和周森锋交流起来很顺利,也很愉快”。周对采访非常配合,记者们很容易从他的话语中找到合适的直接引语,来支持文章的主旨。
“看到自己的建议进入各级党委决策之中,看到自己指导的项目一个个建成,所有的苦和累都忘记了,这就是干事的快乐和干事的成就感。”在2006年8月《襄樊日报》的一篇报道中,周森锋这样总结挂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这句话包含了“在为社会服务中成就个人”的意思,但周森锋把它结合自己的实际说来,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频频出现于媒体上的周森锋,展现了这样一种形象:勤奋,积极,务实,随和。2007年11月到2008年8月,周森锋调任襄樊市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这只是周担任宜城常务副市长前的短暂过渡。
由于贺旺曾担任过规划局副局长,同事仍会将两人并列比较,“两个人有一些共性,比如说,礼貌。”
2008年9月,周森锋调往宜城,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党组副书记;进而担任宜城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党组书记。
一年时间内,周森锋完成了当选市长前的最后冲刺。
这段时间出现在媒体上时,周森锋的讲话风格有了变化,少了个人色彩。
他开始经常使用“希望再接再厉”、“确保新形势下取得更大成绩”这些抽象宽泛的话语。
他依旧经常加班,在文件上细密批示,不时下乡调研。下属对他的评价是,“低调、务实,勤奋”。
有一个细节,周森锋和别的市领导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是,除了《人民日报》等,他还单独订阅了《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研究参考》等报纸杂志。
在建委的三年中,周拿得出手的成绩满满当当;在规划局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周也抽时间写出了一份质量不错的调研报告,《关于协调处理局委关系的建议》;但在宜城市委的一年中,周的下属列举不出一项“政绩”来。
“县市级的副市长要处理的工作非常繁琐,很难从处理这些事务中看出一个人的能力。更何况周市长不是一位像仇和那样的争议官员,他不会去制定一些非常有争议的政策,所以很难说出他取得了哪些政绩。”宜城市委的一名工作人员解释。
风波中的新市长
家庭背景、晋升过程、论文涉嫌造假,面对种种质疑,周森锋都不愿回应,只想让大家关注宜城发展
“29岁的周森锋成为湖北省最年轻市长”的消息,于6月21日晚上出现在网上,立刻成为热门话题。年轻市长的家庭背景、晋升历程和当选过程,都遭到质疑。
22日上午,周森锋自己上网看了消息,“我当时就决定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了”,他说,“现在的情况,任何回应都会让事情进一步激化”。
接着,最初发布这一信息的宜城市官方网站和楚天都市报网站,都应宜城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删除了这一消息。
22日下午,周森锋赶往武汉,当夜接受新华社的采访。23日起,大量媒体介入,采访周的家人、同学和师长。周专门给他们都打了招呼,让其不要接受采访,以免加大给自己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