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谁养老
现行的“社会统筹”+“个人账户”模式意味着正在工作的人既要为个人存钱,也要为他人养老。这是一个“过于仁慈也过于昂贵的制度”
“我们现有的养老保险体制,一开始是针对国有企业职工设计的,没有考虑到农民工的参与。”唐钧教授认为。
中国的养老保险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是为了解决城镇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员工的退休养老问题,因此最初叫作“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来逐渐“扩面”,但实施范围也主要局限于城镇职工。
据了解,国际上通行的养老保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现收现付,简单地说就是每年收钱,每年发钱,相当于用现在工作者的钱来养老人。第二种是个人账户,即自己给自己存钱。中国养老制度改革之初,也曾出现这两种思路的争执。“最终决定合二为一,形成了现在的所谓‘社会统筹’+‘个人账户’模式。”
按照唐钧的说法,这是一个天生“不可持续”的制度。
最大的问题在于收钱太多。“社会统筹”+“个人账户”意味着正在工作的人既要为个人存钱,也要为他人养老。
“理论上,个人的8%收上来放在个人账户,企业的20%作为社会统筹部分。但事实上,现在每年收上来的钱,全部支付现有老人养老金都不够,全国来讲,政府每年要贴1000多个亿。个人账户中事实上是没有钱的,这就是所谓的空账问题。”
1998年至1999年,广东省率先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实施市级统筹。在这之前,广东省原有的养老基金并不富裕,但在加入农民工后,养老基金一下子宽裕起来。“这事实上是用农民工的钱为城市人养老。”
这样的制度安排意味着地市之间统筹的相互独立,也意味着农民工的“退保”等同于放弃企业缴纳的社会统筹部分。在白南生的调查中,广东一些地方政府主动为农民工“退保”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服务,已成惯例。
白南生引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专家的研究称,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过于仁慈也过于昂贵的制度”。因为“替代率太高,高达70%至80%。合理范围在40%左右。”
“替代率”是一个社保名词,指的是退休金占个人原有工资的比例。
与中国28%的养老费率相比,在美国,用于养老的工资税率为15%。正是用这15%的工资税,美国的养老保险覆盖了90%以上的人群。
社科院“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状况调查”显示,2008年,18至69岁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中,有53%的人参加了城镇养老保险,而同年龄的农村户籍人口中,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仅有5.6%。
“因为钱不够花,所以要多收,因为多收,所以扩不开。这就是现有制度的困境。”白南生总结说。“这本来就是一套为少数人设计的制度。如果硬要推广到全体,必然会带来一地、一国经济竞争力的下降。”
根据2月份发布的《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缴费比例已经降低为单位缴纳12%;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为4%至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