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铁路与一个村庄
梁培,增滘联社南约二社社员,高中文化。他对自己的称谓是“自由职业者”。打过工,做过小生意,现在依靠帮人运输花卉谋生。1998年,他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一幢二层小楼,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这是我唯一一所房子”,他说。
类似的小楼在这个富裕的广东村庄中并不少见。1998年的时候,当地盖这样一座小楼,造价大约是每平方米800至900元,建筑面积100至500平方米不等。
增滘联社位于广州市西部,毗邻珠江,下辖南约等8个二级社,是个典型的“城中村”。上世纪80和90年代,与当地许多村庄类似,增滘联社曾经依靠出租集体土地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多的时候一年上百万”。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联社手中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原来有3000多亩地,现在可用于经济发展的地不足300亩了”,增滘联社副社长梁兆威介绍说。
2005年6月23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在长沙首先开始动工。据武广线广州建设部副指挥长谌小平介绍,这条全长968公里的客运专线是“我国目前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最多的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公里。由铁道部代表国家,加上广东、湖南、湖北三省组成四大股东,地方政府主要以土地作为本金入股。
这条铁路恰恰从增滘联社南约二社的土地上穿过。根据要求,铁路两侧20米控制区以内的房屋需要拆迁,共涉及75户社员,其中包括梁培,也包括梁兆威。
2005年底,广州市荔湾区武广铁路项目征地拆迁指挥部办公室(简称“武广办”)成立。2008年7月,“武广办”开始面向社员签订拆迁合同。“最初的工作目标是在两个月之内完成拆迁。”负责人赵志鹏说。
39岁的赵志鹏来自荔湾区土地开发中心,多年从事城市征地拆迁工作。不过,如今他承认,“从后来事件的发展看,我们一开始就低估了工作的难度。”
补偿标准之争
2007年底,在完成国有厂房及集体土地补偿工作后,“武广办”便开始着手将拆迁政策初稿发放给社员,同时征询社员意见。从2007年到2008年7月,“记不得开了多少次会,每一次都吵得不可开交”,补偿方案数易其稿。
2008年7月,最终补偿方案获区政府通过。“这是综合考虑财政支付能力、地区经济条件及房价上涨、村民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后的结果。”赵志鹏介绍说。
根据这份补偿方案,被拆迁社员如果选择全弃产,可获得每平方米最高4200元的货币补偿,如果选择复建房,补偿标准则为拆一补一,此外还发放每月每平方米20元,为期两年的临迁补助。
多数社员接受了这个方案,社员代表梁国祥第一个在协议上签了字,梁兆威紧随其后。
梁国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说是拆一补一,实际操作中,‘拆’按建筑面积计算,‘补’按套内面积计算,再加上临迁费和装修补助,完全可以弥补当年的建房成本,外加白得一套房。”此次拆迁中,他有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拆。
不过,梁培等人并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补偿标准依然过低了。
在赵志鹏那里,记者看到了“钉子户”发来的一份传真材料,其中向“武广办”提出10点疑问,并给出两个赔偿方案。其核心是“要求按照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7500元进行赔偿,同时首层房屋‘拆一补二’”。
“钉子户”们举出荔湾区花地河边某楼盘为例,“最红火时每平方米卖到15000元,为何只赔我4000多元?”
据了解,目前,荔湾区普通商品房售价仍在每平方米7000—10000元左右。赵志鹏也承认,如果被拆迁户只拿到每平方米4000多元赔偿,“在同一地段是买不到房子的。”
“钉子户”们亦举出广州其它地区的拆迁标准为依据,“比如南海黄岐、里水等地拆迁,就是拆一补二。”
但是,赵志鹏指出,拆迁补偿价格是根据该地区楼盘的平均状况进行评估确认的,而不是某幢楼盘的最高价格。更重要的是,这次拆迁是出于国家公益事业的需要,对集体土地上的个人附着物进行赔偿,不同于个别繁华地段的商业开发。
至于为何不能“拆一补二”,赵志鹏的说法是“我们在政策上找不到支持。”
“钉子户”们的另一个顾虑,是复迁房能否如期交到他们手上。截至2008年7月,复迁房刚刚从广州市规划局获得选址意见书,许多手续尚在办理之中。这座“纸上楼阁”未免让部分社员感到不踏实。
赵志鹏说,为打消拆迁户这种顾虑,“武广办”曾经设想过先将补偿款发到拆迁户手中,复建房完工后,再由拆迁户按每平方米2500元的成本价回购的方案。“但算一下,这种方案要多拿出1个亿,财政吃不消。”据了解,荔湾区在整个武广铁路拆迁中,为国有厂房、集体土地和拆迁户付出的补偿款总额为2.9亿元。
2008年9月17日晚12点,是“武广办”划定的签订协议的最后期限,75户拆迁户中,有61户签订了协议,余下的14户则坚持着自己的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