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国替代巴西跃升为世界头号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该年度美国燃料乙醇总产量比2001年翻了一番。2006年,美国生物燃料乙醇总产量达到1680万吨,比2001年增加了144.5%。从2004年到2008年,美国燃料乙醇的产量年均增长率达35.70%,2008年燃料乙醇的产量是2004年的3.39倍。美国的生物燃料乙醇工业,主要以玉米为原料,约占全国燃料乙醇的95%。近年来,面对突然爆发的世界粮食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美国用大量粮食生产生物燃料乙醇提出强烈责难和非议,但是美国政府单纯从本国国家战略和经济利益出发,丝毫没有接受世界批评之意,依然我行我素,甚至继续加大、
加快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的步伐。按照美国能源部发布的《2008年度能源展望》的数据,到2030年,美国生物能源规划中来自玉米的燃料乙醇将猛增到150亿加仑,至少需要玉米12701万吨。
燃料乙醇产业为美国经济带来丰厚利益,从2001~2006年,美国燃料乙醇产业为美国国民经济做出了贡献。这期间,美国消耗玉米的数量持续快速增加:2001年,美国燃料乙醇产业消耗的玉米量约2017.29万吨,占当年美国玉米产量的8.36%上下。2005年,美国以占全国玉米总产量16%的玉米量,生产了1200万吨燃料乙醇,为美国GDP贡献了177亿元,创造了17.37万个就业机会,为美国家庭增收57亿美元。同时,为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分别增加税收19亿美元和16亿美元。此外,美国相应减少石油进口1.7亿桶,由此减少支出外汇87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美国燃料乙醇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将达到460亿美元,与此同时,在2005年到2015年间减少进口原油37亿桶,平均每年减少进口原油3.7亿桶,减少了大量外汇支出。从粮食贸易的视角看,美国把大量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减少粮食出口,既不影响本国粮食供求,又可增强其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同时还会导致世界粮食价格上涨,从而获得巨大经济收益。
《新能源法案》(RFS)改变了美国玉米产业链。美国2007年颁布了《新能源法案》,该法案提出了如下规定:在2022年之前,将符合《新能源法案》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玉米、纤维素燃料乙醇)的产量提高到360亿加仑;在2022年之前,把燃料效率提高40%,达到每加仑燃料乙醇可供小汽车和卡车行驶35英里;在规定的350亿加仑中,来自纤维素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必须占到210亿加仑;在2015年前,玉米燃料乙醇的使用量达到150亿加仑,并保持到2022年;但是,在2005年RFS只要求到2012年时达到75亿加仑。这表明美国《新能源法案》大大提高了玉米燃料乙醇的消耗量。随着美国《新能源法案》的实施,玉米消费需求必然大量增加,导致玉米产业链相应改变。
玉米燃料乙醇增长降低了玉米库存消费比。美国玉米燃料乙醇的猛烈膨胀,产生了两种明显后果:一种是玉米出口量减少。但是,由于玉米价格上涨,美国获得的利润不是减少,而是增长;另一种是玉米库存消费比大幅度下降。以2005~2006年度为例,目前美国玉米消费结构包括:食物和饲料占55%;玉米出口占19%;转化燃料乙醇占14%;食品、种子和工业用途占12%。美国农业部2009年5月2日首次对2009~2010年度的玉米库存消费比进行了预测,其结果是9.1%,创1995年以来的新低。
生物燃料乙醇与化石汽油价格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即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在美国,当石油价位超过70美元/桶的时候,就促进了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产生动力,因为这个价格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盈亏的平衡点。为了鼓励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即增强生物燃料乙醇发展的动力,美国政府对其提供了补贴。迄今,美国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约为1.2美元/加仑,而市场销售价格为2.2~2.3美元/加仑,加上政府的补贴,燃料乙醇生产者获利颇丰。美国玉米生产者也通过向国内燃料乙醇企业出售玉米和从燃料乙醇补贴中获得了稳定收入。(国家粮食局粮科院研究员丁声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