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自然物质基础,战略性资源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和军事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资源,如粮食资源、石油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保障战略性资源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是关系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的特殊商品。粮食安全既有国民经济系统的经济特性,也有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政治特性,更有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特性。粮食安全是治国安民的根本,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维护独立自主的保障。由于各国经济水平、社会制度、农业资源条件及国际贸易环境等不同,因而各国粮食安全存在着明显差异。美国是全球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掌握了世界粮食市场的控制权。美国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 42.7%,玉米产量占34.4%,棉花产量占21.2%,小麦产量占11.6%。美国粮食年出口量所占全球份额常年稳定在35%左右,其中小麦更高达60%。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能自给,不得不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和欧盟大量进口。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一个国家的粮食进口量超过了其国内需求的20~30%,该国势必对粮食出口国形成战略依赖,其经济独立性和自主地位也将受到削弱。自2002年开始以来,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攀升,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世界银行2008年4月9日发表报告说,截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自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去年初169天的水平,而国际公认的安全储量是至少满足70天的需求,“新的粮食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粮价上涨就像一场“沉默的海啸”,使全球一亿多人深陷贫困之中,在一些国家由于粮食供应短缺,甚至引发国家动乱。
在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全球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源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大势所趋,国家的能源需求可以依赖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国家能源的需求与自身储量之间的缺口,可以通过国际市场来补充。但能源与普通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命脉所在。如果能源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制于人,国际市场的能源价格波动、供给波动以及政治风波等都将给能源进口的国家经济安全运行带来挑战和风险,一旦能源进口渠道中断,就犹如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出现了故障,发生“血栓”,国家的经济活动将出“瘫痪”和“休克”。从历史视角来看,能源贸易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贸易行为,而是逐步演化成一场涉及政治、军事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事关国家安全的资源争夺战,国际上一些地区的冲突、动荡和局部战争,也有深刻的能源背景。为了增强国家应对能源供应的挑战,增强国家经济免疫能力,必须拓宽能源供应的渠道,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型能源,以弥补自身能源供给的不足,提高国家的能源自给率。
(摘自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健康报告》 杨多贵 周志田等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