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问题是自己积累经验,自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周总理在详细地说明了几年来的调整工作的经验教训以后,特别强调了总结经验的重要意义。他说,为了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最重要的问题是自己积累经验,自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就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而制定出来的。这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飞跃。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这条总路线更加深入人心,更加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我们已经有了为实现这条总路线所必需的许多具体政策,我们也有了同各种困难作斗争的比较丰富的经验。我们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从反复的实践中提高了认识,得到了锻炼和教育,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自觉性,这是极其可贵的。
当然,这绝不是说,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我们对于这些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已经完结了。事实上,在我们面前,仍然有很多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领域,还有很多很多不熟悉的事物。
毛主席常常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一百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
周总理说,我们应当象毛主席一再要求的那样,经常注意总结经验,做了一段工作,就总结这段工作的经验,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对于我们不熟悉的事物,要认真地、细致地去调查它,去研究它,去熟悉它。我们要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进一步认识建设的客观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尽快地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明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在更深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基础上,大力组织工农业生产新高潮,完成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某些尚未完成的任务,为一九六六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作好准备。
周恩来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了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
他对一九六五年发展国民经济计划草案和国家预算的初步安排,作了说明。他指出,一九六五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基础上,大力组织工农业生产的新高潮,完成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某些尚未完成的任务,并且为一九六六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作好准备。
一九六五年计划草案拟定,农业总产值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五左右。我们要继续执行以粮为纲、多种经营的方针,充分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发扬大寨精神,争取有一个更好的收成。
计划草案拟定,工业总产值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十一左右。我们要在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的同时,较多地增加产量。要推广大庆经验,广泛开展比学赶帮竞赛,努力采用新技术,推行专业化和协作,加强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基本建设,应当更好地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讲求经济效果。要进行设计革命,使设计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不论生产性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都要注意节省投资,努力提高工程质量。
要进一步扩大城乡物资交流,繁荣市场,继续改善人民生活。计划草案安排,棉布、食油、食糖、猪肉、蛋品等主要商品的供应量比一九六四年有较多的增加。
要积极进行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的试点工作,认真开展革命文化活动,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继续执行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一九六五年国家预算收支都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以上,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家预算,要求工业、交通运输企业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商业企业减少流通费用,建筑企业降低工程造价。各部门、各地方要进一步节约各项事业费和行政费的开支。
今后发展国民经济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报告了一九六五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以后,周总理说,为了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在今后发展国民经济中,应当注意以下的问题。
第一,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顺利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一个重要保证。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应当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
必须更好地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工业的发展规模,要同农业可能提供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相适应。各行各业都应当面向农村,为农业服务。重工业部门应当首先为农业提供越来越多的机械、化学肥料、农药、燃料、电力、水利灌溉设备和建筑材料,同时为轻工业提供越来越多的原料、材料和设备。为了实现这个要求,进一步加快重工业首先是基础工业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
农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国家给以必要而又可能的财力、物力的支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
第二,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同国际合作的关系。自力更生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基本立脚点。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依靠本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来进行建设,才能比较迅速地发展本国的经济,从而增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威力。
各国人民之间的援助,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助互利的。那种以“经济互助”为名,把别国的经济变成附庸,是大国沙文主义的作法。国际合作必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一个国家只有自力更生地进行建设,才能更有力量去支援别国。而在援助别国的时候,又必须促进受援国家实现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中国人民不是懒汉懦夫,过去没有、今后也决不会依赖别人过活。我们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体系。同时,我们仍然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认真地加强对外援助,努力做出更大的国际主义贡献。
第三,实行技术革命。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意思。难道这是做不到的吗?是吹牛皮、放大炮吗?不,是做得到的。既不是吹牛皮,也不是放大炮。只要看我们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我们不是在我们的国家里把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从基本上打倒了吗?我们不是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基地上经过十五年的努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也达到了可观的水平吗?我们不是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吗?过去西方人加给我们的所谓东方病夫的称号,现在不是抛掉了么?为什么西方资产阶级能够做到的事,东方无产阶级就不能够做到呢?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期就说过,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他的这种预见,必将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任何反动势力所阻挡不了的。
要采用先进技术,必须发挥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大搞科学试验。外国一切好的经验、好的技术,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学习外国必须同独创精神相结合。采用新技术必须同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相结合。必须实行科学研究、教学同生产相结合。
第四,实行集中领导同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领导群众运动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开展群众运动,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这就是:要把任务交给群众讨论;开展比学赶帮竞赛;实行领导干部、专家、群众三结合;既要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革命精神,又要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要干劲十足,又要劳逸结合;对于群众的各种创造,必须经过试验,逐步推广;必须坚持党的阶级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我们要求每个领导者,必须善于把一般号召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象这样的领导者,在我们的生产建设战线上是很多的。但是,也有不少同志不蹲点,不调查,不研究,有事不同群众商量,高高在上,满足于发号施令。他们应当立即改变作风,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认识问题,承认自己的错误,从广大群众那里听取意见,然后才有可能同群众一道解决那里的问题,总结那里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个别指导,从而也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一般号召,使生产建设的群众运动能够开展得更好。
周总理还谈到了坚持实行勤俭建国方针的问题。他说,实行这个方针,不仅是为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是为了开展兴无灭资的斗争。勤俭朴素,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优良作风;铺张浪费,追求享受,是资产阶级的腐败作风。我们发扬无产阶级的优良作风,使这种作风形成社会风气,就可以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这无论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
周总理批评了在目前企业管理、基本建设中,以及事业费和行政管理费的开支方面所存在的浪费现象。他号召,一九六五年必须在各条战线上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全国人民都应当为积累每一元建设资金并加以有效地使用而斗争。
周总理指出,在今后建设事业的发展中,一定还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一定会出现新的矛盾和新的不平衡。但是,只要我们正确地而不是错误地认识和对待这些矛盾,正确地而不是错误地进行综合平衡,我们就能够不断解决这些矛盾,不断从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我国国民经济就能够有计划、按比例而又高速度的发展。
周总理说,在各项工作中,目前还存在不少缺点、错误和困难,今后还会产生新的缺点、错误和困难。但是,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继续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革命精神,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任何缺点、错误和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国的建设事业一定能够以巨大的而又是稳重的步伐向前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