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8年,甘肃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4.6:46.3:39.1,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9.9%、38.5%和51.6%。
1.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尽管2008年甘肃省遭遇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但由于抗灾救灾措施得力,全年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实现888.5万吨,同比增长7.8%,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增产增效先进技术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面积达到289万亩,马铃薯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2600多万亩。
2.工业生产增速减缓,企业效益明显下滑。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35.2亿元,增长9.5%(见图10),增速同比回落7.6个百分点。受成本提升、库存增加、价格下跌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效益下滑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8.2%,其中,石化工业亏损58.2亿元,导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25.5个百分点。
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所增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3.2%,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8.2%上升至39.1%,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由4.3个百分点上升至5.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主要行业均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格局,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经济正在加快形成。
(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大,工业品出厂价格大幅回落
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10年来最高水平,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8.2%,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见图11)。其中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分别上涨16.2%和11.3%。
2.工业品出厂价格大幅回落。2008年1月以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明显加快,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逐月扩大,工业生产领域这种“高进低出”的格局使工业企业内部积聚了较大的成本压力。11月份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引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跳水,造成1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落,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大幅下降至-8.8%。
3.就业形势持续向好,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省就业人数同比增长2.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较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全省87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保农民比上年增长了4.8%,参合率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达到93.2%。
(四)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2008年,全省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470.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64.9亿元,分别增长20.3%和39.0%,实现财政支出965.4亿元,增长43.0%(见图12)。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救灾重建、支农惠农和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其中救灾应急和灾后重建财政支出99.85亿元,保证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有序进行。积极推动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由2007年的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目前的8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88%。
(五)节能减排和环保取得显著成效
2008年,甘肃省组织实施了石化、有色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五个节能减排方案,积极开展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实施了金川公司一期回转窑烟气治理、西固热电厂、永昌电厂“上大压小”等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实现了万元GDP能耗下降4.5%,削减二氧化硫7.436万吨、化学需氧量1.35万吨的年度目标。
辖区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制定了支持节能减排的工作方案,加强对“节能减排”贷款项目管理,优先为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技术改造项目提供金融服务。累计向水污染治理、国家确定的节能重点工程、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排污治理等工程项目发放贷款近60亿元,在调整信贷结构、支持节能技术应用、鼓励新能源开发与生产等方面初显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