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运行情况
2008年,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扩内需、保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0%,人均GDP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9:43.0:39.1,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见图5)。
(一)需求稳步扩大,扩内需政策效应显现
1.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在连续三年小幅回落后,2008年云南省投资增幅趋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跃上3000亿元新台阶,增长26%,投资率超过60%。三次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10.0%、30.4%和22.2%,呈全面增长态势,“三农”投资增长成为新亮点,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3:40:57,结构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小幅减少5.1%,活力有所下降;用于投资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69.9%,政府投资力度加大,年末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效果开始显现。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突出,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投资增长22.5%,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提高(见图6)。
2.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在国家扩大内需背景下,云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3.2%,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增长24.0%,农村增长20.5%,城乡保持同步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9.4%和9.1%,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和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增速加快,支撑了消费水平的上升。受地区食品类价格上涨影响,城乡居民被动消费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9.9%,农村增长20.9%,导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比上年提高2.1个和2.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结构仍待优化(见图7)。
3.贸易结构变化明显,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9.3%,进口和出口增幅均大幅下降,但贸易结构变化积极,资源型产品出口大幅下降,有色金属出口下降49.1%,磷化工产品出口增长65.8%,取代有色金属成为出口新龙头,机电产品、农产品、高新产品出口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省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29.3%和54.4%,外资投入结构合理,年末,投入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外资占比为47%。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01家,实际投资额增长1.26倍。(见图8、9)。
(二)供给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2008年,全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呈现一产增长合理,二产增长稳定,三产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7.9:43:39.1。
1.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2008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发展形势良好,全年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增长7.9%和7.6%,农业对GDP的贡献上升。畜牧业增势强劲,产值增长8.9%。集体林权改革进展顺利,集体林地确权率、发证率分别达91.0%和63.3%;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累计转移695万人,增长9.0%。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第一产业投资较上年增长1.4倍,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多层次金融支农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支农政策落实效果明显,新增农林牧渔业贷款增长20.6%。
2.工业经济运行相对平稳,经济效益有所回落。2008年,工业生产增速稳中趋缓,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12.5%,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产品需求下降、价格波动加剧等因素影响,省内有色、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生产明显放缓,带动重工业回落快于轻工业,轻重工业增速差距由上年的1.4%扩大到2.9%。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经营困难,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下降20.4%,亏损总额增长1.7倍;应收账款、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30%以上,合计占用资金789.8亿元。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烟草企业新一轮重组后品牌效应更趋明显;高耗能工业增速显著回落,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加快,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达38.5%。(见图10)。
3.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旅游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随着旅游业“二次创业”深入推进,“旅游小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接待海外入境游客、实现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