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区域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全国各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改善。全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5.2、4.7和2.3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加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2%、14.2%、14.5%和14.1%,比上年分别加快0.3、1.4、1.3和0.6个百分点(见表13)。中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增速提高较快,其在全国的占比有所上升,而东部地区占比略有下降。
一、消费、投资、净出口和政府支出
(一)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消费需求增长加快
在经济增长较快、企业效益改善、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障加强以及各项惠农政策贯彻落实等有利因素影响下,2007年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786元和4140元,实际分别增长12.2%和9.5%,比上年分别加快1.8和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差距已连续三年稳步缩小。
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最高,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最快(见表14)。2007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6908元、11586元、11144元和11277元,同比分别增长10.8%、13.2%、13.5%和11.6%。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最高的10个省份中,有8个来自东部,其中上海、北京、浙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2万元。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总体较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最低的10个省份中,有8个来自西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的5个省份均来自西部,其中,西藏、广西的增速均超过15%。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东部地区之间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
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总体水平仍低于东部和东北地区(见表15)。2007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558元、3837元、3004元和4366元,同比分别增长8.9%、11.9%、11.3%和11.0%。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相比,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更大,2007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1.7、2.2和1.5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最高的10个省份中,有8个来自东部,其中上海是全国唯一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的地区。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最低的10位省份全部来自西部,但西部部分省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其中重庆是唯一的增速超过20%的地区,内蒙古、四川、广西、陕西、新疆的增速也高于15%。
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依然是城乡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同时财产性收入增长加快。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932元,同比增长18.7%,增幅提升4.3个百分点;农民工薪酬待遇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收入增长较快,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居民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超过1/3。2007年,随着资产价格不断攀升,居民投资股票、基金和理财产品的收益不断增加,房屋出租和转让收益也有较快增长,财产性收入逐步成为居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幅分别为43%和21%,其中,江苏、辽宁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7.5%和80%,重庆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了60.4%。
东部和东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而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均在西部,其中贵州、云南、甘肃、陕西的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均超过4倍。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城市化率最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均为2.3倍。
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居民用于储蓄和投资的比重有所上升,平均消费倾向趋于下降。2007年,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72.5%和77.9%,比上年分别下降1.5和1个百分点。受食品价格上涨较快的影响,城乡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增加,恩格尔系数呈上升趋势,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3.1%,较上年分别上升0.5和0.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西部地区恩格尔系数最高,东北地区最低。
各地区消费需求趋于旺盛,消费增长加快。2007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万亿元,增长16.8%,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消费增长拉动全国经济增长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0.9个百分点。消费增长加快是近年来我国持续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提高居民收入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果,与消费环境改善、消费结构升级和居民消费意愿提升也有密切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消费价格上涨预期的推动,其影响需密切关注。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消费增长都有所加快,其中,中西部地区增长最快,东北地区增速提高幅度最大。东部地区占全国消费比重略有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4.2%(见表1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2%,加快2.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8%,加快3.2个百分点;消费增速的城乡差距为1.4个百分点,较上年缩小0.3个百分点。分省看,西藏消费增长最快,为24.9%,增速最慢的上海也达到14.5%。
(二)东部地区投资占比下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长保持高位
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差距有所扩大。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城乡差距比上年扩大3.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分布逐步改善,东部地区投资占比下降。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1.7%、34.0%、28.5%和33.9%,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速均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投资在全国占比下降,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协调性进一步增强(见表17)。分省看,安徽、福建、吉林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40%,浙江、广东、西藏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低于15%。
自筹资金占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趋于上升。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较高,但东部地区外资占比较高;国内贷款在各地区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占比均趋于下降,自筹资金的占比上升,在各地区投资资金来源中占比均超过50%。东部地区资金已成为部分中西部省市投资的重要来源。如2007年重庆市投资资金来源中实际利用内资增长了44.2%,其中来自东部地区的资金占3/4以上。
2007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呈现出高位稳定运行态势。月度增速基本上保持在25%-27%的区间内。城镇新开工项目数较上年增长13.7%,计划总投资额同比增长28.7%,增速较上年提高33.1个百分点。
(三)各地区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回升
2007年,各地区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东部地区占全国比重趋于下降。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22.4%、37.7%、36.3%和25.9%,东部地区增幅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其他地区增幅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最高,但占比趋于下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增速较快,占比有所上升。分省看,海南、山西、江西、新疆的增速均超过了50%,占全国进出口总量近六成的广东、江苏、上海进出口增速均低于25%。出口方面,新疆增长最快,为61.1%;进口方面,山西增速最高,为102.5%。尽管东部地区进出口增速相对放缓,但其外贸依存度仍高达93%,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高83、81和70个百分点。其中上海的外贸依存度约180%,北京、广东、天津、江苏等地的外贸依存度也超过100%。
2007年,各地区贸易顺差增长仍较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贸易顺差较上年分别增加725、20、49和57亿美元。贸易顺差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广东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和辽宁的贸易顺差超过百亿美元。北京、吉林、甘肃、内蒙古和海南为贸易逆差(见图10)。各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和占比继续提高,企业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动的能力增强,但需要关注加工贸易占比过高、低附加值和资源性产品出口较多等问题。
2007年,各地区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下降,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比重上升,西部地区与上年基本持平(见表20)。分省看,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福建、上海等东部省份仍是外资集中的主要地区,其中江苏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00亿美元,居全国第一;北京市和天津市实际利用外资均突破5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最快的省份是甘肃,比上年增长3.0倍,山西、安徽、河南、重庆等中西部省市增速也超过50%。分行业看,房地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7.3%,制造业的外资流入比上年下降4.6%,但仍占外资流入总量的54.6%。湖北省房地产行业新增外商投资同比增长2.3倍,辽宁省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69.2%,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的45.1%,重庆市近六成的外商直接投资投向了房地产业。
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较快。2007年,国家调整了对中外资企业的所得税政策,并公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资进入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农林牧副、节能环保等领域,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开放度。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中,逾八成流向第三产业,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商务、信息、科技、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上海市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的2/3,全年引进外资总部经济项目79家,其中研发中心34家。
各地区海外投资平稳发展,“走出去”战略有序实施。2007年,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87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以并购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占三分之一。东部地区仍是对外投资的主要力量,浙江省境外投资增长69.2%,境外合作区总数为全国第一。中西部地区对外投资呈跳跃式增长,重庆和甘肃两地企业的海外投资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6.2倍和9.5倍。资源勘探开发、机电行业等是各地区海外投资的重点领域。
(四)各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支出更加贴近民生
2007年,各地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增速都超过25%,除中部地区增速回落外,其他地区增速都有所加快(见表21),西部地区增速最快,为33.9%。东部地区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接近60%。分省看,本级财政收入超过千亿元的省份有7个,除辽宁省外,其余均来自东部地区。本级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5个省份均来自西部地区,分别是内蒙古、四川、重庆、西藏和甘肃。
2007年,各地区财政支出加大。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方财政支出增速都超过20%,西部地区增速最高,为29.4%,增幅较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也相应提高;中部地区增速较上年回落3.5个百分点(见表21)。本级财政支出增长最快的是海南省,超过40%,其余6个增速超过30%的省份都位于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更加贴近民生。北京市2007年财政支出90%用于公共支出;江苏省级财政安排助学、助老、助困、助残资金38亿元,增长60.8%;贵州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0.7%;四川省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分别同比增长43.2%、59.9%和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