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2005区域金融报告:资金开始更多流向中西部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5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央行发布2005区域金融报告:仍有六大问题待扭转 

央行昨日发布了《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增刊——2005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这是央行第二次发布该报告。央行报告称,2005年全国各地区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但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我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地区之间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较低等问题,部分地区还存在着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

报告分析认为,2005年,全国各地区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较快增长,金融运行平稳。各地区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直接融资比重有不同程度提高,融资结构有所改善,至年末,全国各地区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20余万家,从业人员为260万人;资产总额达37万亿元。

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的根本途径应是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个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好,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这个区域;一个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不好,资金就会流出这个区域。在资金流向上,报告认为,流向中西部地区的现金增多。尽管东部地区各金融机构继续成为货币市场交易的主导力量,但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货币市场交易活动,净融入资金有不同程度增加。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和增长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根据央行的统计,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3.7、3.3和1.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5%、19%、17%和9%。

中西部和东北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成为外资进入新热点;财政支出增速也在加快。另外,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加快。东部地区进出口增速高位回落,进口增速回落幅度大于出口,贸易顺差加大或贸易逆差减少。

房地产价格涨幅总体平稳,在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作用下,长三角地区大中城市价格涨幅回落明显,上海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出现负增长;但受消费升级、城市化、土地供应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一些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非省会城市和部分中小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出现明显上升势头。

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在国家产业结构政策指导下,各地区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抑制,27个省市中长期贷款增速出现回落。各地区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票据市场利率呈下降趋势,部分省份票据融资新增额占人民币贷款新增额的比重已超过30%。与此同时,各地区贷款继续稳定增长,全国大部分地区贷款增速处于10%-13.5%之间。 (记者 柴元君)

消费信贷“东西”分化 粤沪浙京高居前四

央行数据显示,由于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消费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消费信贷情况分化明显。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占全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到70%以上。截至去年末,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山东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均已超过1000亿元。其中,广东最高,消费贷款余额超过3600亿元;上海其次,超过2800亿元。

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消费信贷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多数省份个人消费贷款在人民币贷款中的比重不到10%。央行认为,消费信贷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结构,还可以扩大消费需求,并通过消费需求的乘数作用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之一。

从业务品种比重看,个人消费信贷中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不断扩大,汽车贷款占比大幅减少,住房装修、助学、大件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贷款数量极少。目前,个人住房贷款约占全部消费贷款余额的70%以上,东部大部分省份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的比重超过了80%。(记者 夏峰)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高 资金开始更多流向中西部

报告显示,我国的金融结构在去年有所改善,不仅直接融资比例大幅提高,而且资金已经开始更多地流向中西部地区。另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去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较上年增长25.7%,其中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速开始加快并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这份由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撰写的报告显示,2005年末,占全国GDP一半以上的东部地区聚集了我国60%以上银行业金融资产,其中广东最多,达到4.1万亿元,其次分别为北京和上海(不包括总部资产)。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增速很快,陕西、广西、内蒙古和西藏等资产增幅超过20%。

尽管东部地区各金融机构继续成为货币市场交易的主导力量,但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货币市场交易活动,2005年,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较前年多融入资金1.5万亿元,分别达到2.4万亿元。

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速增长,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加快。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有近50%集中在东部地区,但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速开始加快并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相应的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占比也有所提高,表明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政策正在发生实质性的作用。分省来看,投资增速在40%以上的有吉林、内蒙古,在30%以上的有河南、辽宁、广西、云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西,除山东外,基本上都属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最慢的是广东、上海和北京,仅分别增长14.5%、11.7%和11.2%。报告认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影响显著。

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所占比重为21%;东部地区这一比率更高,达到26%。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明显回落,从而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报告同时指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也是外资流入的新热点。(记者 袁靖)

粤浙外贸顺差占93% 中西部成外资新宠

去年广东、浙江贸易顺差雄踞“霸主”地位,两省合计竟占到全国全年贸易顺差总额93%比例,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吸引外资增速后来居上,成为外资流入的新热点。

总体来看,虽然大多数省份进出口增速高位回落,但2005年大多数地区贸易顺差仍然加大的趋势并未改变,而逆差的数字则在减少。全年累计顺差达101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出口总额分别为6798、244、258和320亿美元。

其中,广东的进出口额继续位居全国首位,该省48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也是全国第一,浙江紧随其后,达到462亿美元,其两者合计金额达954亿美元,为我国总贸易顺差增加竟然贡献了高达93%的份额。

在引资方面,东部地区仍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点地区,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表现并不逊色,成为外资流入的新热点。报告指出,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日渐增强,呈现基数小、增速高的特点。

2005年,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124.4%,远高于东部地区19%的增幅,达到63亿美元。中部和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为96亿美元、46亿美元,分别增长31.3%和38%。 (记者 柴元君 秦媛娜)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相关文章:
央行副行长: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更加透明
经合组织:不必对金融市场动荡过度担忧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