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地震后续影响预评估 堰塞湖蓄水1.6亿立方 81座高危水库放空 -证监会要求基金公司维护市场稳定 被保险人失踪可先赔付一半 -5月份CPI将在7.4%左右 央行"点刹":5月资金回笼量创年内新低 -温家宝登上知名网站Facebook 人气全球第3 -地震后京沪楼市销量已明显下滑 冯仑称经济发达地区房价有泡沫 -汶川地震影响我大地基准和板块稳定性 风云三号第一幅云图传回 -外交部回应莎朗斯通关于地震言论 88%公众称地震改变自己生活 -地震致四川工业企业经济损失逾2000亿 央企重建不给地方添麻烦 -2700件文物地震中受损 修复约需57亿 绵阳4228件国宝武装转移 -中纪委严查11类救灾款物使用违法行为(全文) 审计署出台八项规定
央行发布07区域金融报告:地区增长差距缩小(全文)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5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三、各地区保险业

2007年,各地区保险业加快机构设置和网点布局。年末,保险公司达110家,比上年增加12家;保险公司营业网点3.4万个,比上年增加6308个。其中,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89.9%的保险公司,集中度继续提高(见表9)。

全国保险业整体实力继续增强,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分地区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保费收入分别增长24.5%、25.9%、29.9%和15.5%,同比分别提高12.5、9.7、9.2和1.3个百分点。除黑龙江为负增长外,全国其余30个省保费收入增速均在15%以上,其中天津、广东、河北、内蒙古、四川、重庆和西藏等省份增速超过30%。由于中、西部地区保费收入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保费收入在全国占比有所提高。分机构看,外资保险公司业务拓展加快,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年末,我国已有13个省有外资保险公司入驻,全年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7%。东部地区外资保险公司较为集中,其中上海中、外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之比已达3:1。外资保险公司在市场策略、产品设计等方面较中资保险公司更具优势,随着外资保险公司业务拓展加快,未来保险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财产险业务发展较快,但区域间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2007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财产险保费收入分别增长20.8%、32.1%、45.6%和34.8%;与上年相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分别提高12.1、24.6和11.1个百分点,而东部地区则下降11.6个百分点。全国所有省份财产险保费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内蒙古、吉林、四川、湖南、海南等省区增幅均在40%以上。机车险业务继续推动财产险保费收入较快增长,2007年全国机车险业务保费收入增速高于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速6.4个百分点,其在财产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已超过70%,但这种主要依靠机车险增长拉动的业务结构不利于财产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人身险业务发展平稳,业务结构出现新变化。2007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身险保费收入分别增长24.7%、26.2%、26.7%和9.9%;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同比分别提高16.7、13.8和4.9个百分点,而东北地区则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西藏、天津和四川的人身险保费收入增幅均超过35%。人身险业务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分红型产品和以提供风险保障为主要功能的普通产品业务量持续萎缩,而投资连接产品、万能产品增长加快,反映出保险市场资金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的趋势。

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显著增长。2007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分别增长48.1%、77.4%、63.9%和88.6%,同比分别提高23.9、51.9、38.6和46.0个百分点,保险保障功能不断增强。

保险密度(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区域差异明显,总体呈由东部和东北向中西部地区递减态势。上海、北京和天津依然位居三甲,保险密度分别为3500元/人、3099元/人和1448元/人。中西部各省虽然保险密度总体水平偏低,但增长较快,保险密度低于300元/人的省份已由上年的14个减至8个。由于保费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有27个省份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包括陕西、四川、新疆、天津和重庆在内的7个省区保险深度突破3%,18个省份保险深度在2%~3%之间,6个省份保险深度低于2%。 9

各地区保险业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有效发挥保险对农业等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经济补偿功能。如北京全力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实施,在全国率先采用政府补贴支持的“保费+管理费+巨灾风险准备金”的经营模式;江西率先在全国以财政补贴保费的形式开展林木火灾保险试点;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江西和陕西等省份为保障生猪生产,加快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重庆、新疆和陕西等省市为稳定农业生产,积极发展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奶牛保险等保险新品种;广西甘蔗火灾保险试点加快推进;新疆推出了农民养老、健康、意外伤害等的一系列涉农新险种;福建、重庆和云南等省市学贷险业务进展顺利;福建等省保险公司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江苏保险业创新银保合作模式,成功推出中小企业短期抵押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四、资金流动和融资结构

(一)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为现金净投放,中部地区为现金净回笼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各不相同,导致现金流向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2007年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净投放现金3626亿元、250亿元和225亿元,而中部地区净回笼现金1333亿元。东部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是我国最主要的商品流出地和劳务流入地,现金投放较为集中,东部地区除北京、海南外,其余省份均为现金净投放,其中,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等4省分别净投放现金1701亿元、652亿元、641亿元和529亿元。中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劳务输出地,现金回笼较为集中,除山西外,其余省份均为现金净回笼,其中江西、安徽、河南和湖南等4省净回笼现金均超过300亿元。西部地区总体为现金净投放,但区域内存在差异,其中,四川、重庆、广西和陕西等劳务输出大省为现金净回笼,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云南和贵州等资源输出大省为现金净投放。东北三省均为现金净投放,与其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密切相关。

(二)中部地区资金融入规模增加,各地区金融机构市场创新步伐加快

2007年,受A股市场IPO频率加快以及多项从紧货币政策出台等因素综合影响,金融机构短期融资需求增加,推动银行间市场交易②大幅增长。由于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银行间市场资金总体呈现出东部向其他地区流动态势。东部地区净融出7.3万亿元,比上年少融出2.5万亿元。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净融入3.8、2.2和1.4万亿元,其中,中部地区比上年多融入2.9万亿元。北京和上海聚集众多金融机构总部,成为最大的资金融出地,全年净融出资金分别为11.3万亿元和1.3万亿元,广东、福建、广西、贵州和青海等省也有少量资金净融出。天津、山东、湖北、江苏和浙江是主要的资金净融入地区,净融入规模均在1万亿元以上。辽宁、湖南、重庆、安徽和河南的净融入规模也都超过了0.5万亿元(见图4)。

各地区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业务产品创新,开发和运用金融衍生产品。2007年,北京债券远期和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量分别为2037亿元和1593亿元;湖北、天津、黑龙江和广西等地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各地区票据市场波动明显,市场利率持续上扬

2007年,各地区票据市场波动明显。一是各地区承兑业务发展差异较大。年末,东部和东北地区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余额同比分别增长6.2%和8.0%,而中、西部地区同比分别下降17.7%和0.5%,受此影响,东部和东北地区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余额在全国的比重提高,而中、西部地区的占比有所下降(见表10)。二是各地区贴现规模下降。商业银行出于调整贷款总量和结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票据业务办理大幅减少,多数省份票据贴现规模下降。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票据贴现余额同比分别下降19.4%、32.1%、18.4%和27.3%。

2007年,受基准利率连续上调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票据市场利率持续上扬。2007年第四季度,各地区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在5.3%~9.1%和4.3%~9.4%之间,买断式、回购式票据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在3.1%~8.0%和4.2%~16.9%之间,利率水平均远高于上年同期,内蒙古、辽宁、安徽等地票据市场利率均创近年新高,多数省份票据转贴现利率已高于再贴现利率。各地票据市场利率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买断式转贴现、回购式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水平最高的省份分别为宁夏、福建、青海和内蒙古,利率水平最低的省份分别为湖北、山西、广西和云南。随着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地位的初步确立,部分地区尝试建立了以Shibor为基准的票据转贴现利率定价机制,贴现利率与Shibor的关联度也在不断提高。

(四)各地区融资量大幅增长,融资结构明显改善

2007年,各地区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量大幅增长(见表11)。贷款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直接融资增长加快,全国有25个省份直接融资显著增长,融资结构明显改善。

国内证券市场新股发行频率加快是各地区直接融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007年,全国有28个省份股票融资额同比多增,但股票融资额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全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股票融资额占全国比例分别为80.9%、6.8%、8%和4.3%(见表12)。债券融资增长平稳,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地区同比增长105.5%,增长明显加快;中部、东北地区增长较为平稳,分别同比增长2.7%和15.8%;而西部地区则同比下降8.3%。企业短期融资券作为一种发行便利、融资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工具近年发展较快,2007年全国有27个省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通过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分别筹集资金2694亿元、377亿元、200亿元和78亿元,分别占各地同期债券融资额的64%、64%、67%和83%。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短期基本可控
杭州拟建区域金融中心定位服务民营经济
深圳加快建设创新型区域金融中心
《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报告》(摘要)
央行上海总部首发区域金融稳定报告 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加
外资银行助推厦门成为区域金融中心
区域金融:中日经济合作构造东亚安全港
《2005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发布
2005区域金融报告:资金开始更多流向中西部
图片新闻:
南方强降雨致55人死 广东发暴雨黄色预警 长江进主汛期
南方大范围强降雨 造成贵湘桂赣48人死亡25人失踪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收养汶川地震孤儿资讯/ 寻亲资讯 / 震后防疫 / 抗震救灾行动 /最新报道
· 聚焦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08年 07年) / 数字报告/ 农业发展 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