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主要经济圈发展
2007年,经济总量占全国三成以上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①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圈内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对全国经济辐射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见表27、28)。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长结构持续优化。2007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合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7%,快于全国同期GDP增速2.8个百分点。各经济圈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第三产业保持较高比重,长三角经济圈第三产业增速位于三大经济圈之首。同时,在收入较快增长带动下,三大经济圈消费市场保持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均快于全国水平,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对外贸易增长趋缓。三大经济圈合计完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1%,低于全国同期水平1.4个百分点。其中,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外贸增势回落明显。原因主要是部分出口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快,以及受出口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影响所致。
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区域融合进程加快。三大经济圈是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最发达地区,也是利用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最密集地区,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近年来,各经济圈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机遇,注重发挥各自优势,在区域经济合作中不断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其中,长三角在跨国企业区域总部汇聚背景下,依托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重化工等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以上海为中心的全球制造业基地和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珠三角借助临近港澳的地缘优势,大力推进泛珠三角经济合作,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取得较快进展;京津冀地区以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工业区为平台,加快产业转移;同时,借助首都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信息、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现代制造业,区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但也要看到,各经济圈在加快融合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同质化趋势有所增强;二是建立在自主创新和自有品牌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依然相对薄弱;三是对外资外贸的较高依赖容易受全球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利影响;四是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也给各经济圈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带来挑战。下阶段,应进一步优化产业整体布局,整合资源要素、合理协调分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发挥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