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内容摘要
2007年,全国各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加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2%、14.2%、14.5%和14.1%,比上年分别加快0.3、1.4、1.3和0.6个百分点,地区间增长差距进一步缩小。
2007年,各地区总需求保持旺盛态势,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首次超过投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财产性收入增长加快。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地区差距有所缩小,东部地区仍居于领先地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区域协调性有所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长继续快于东部地区。各地区贸易顺差增长仍较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和占比继续提高。海外投资平稳发展,“走出去”战略有序实施。各地区三次产业发展良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生产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工业技术创新和成(55.34,1.54,2.86%,吧)果产业化步伐加快,服务业较快发展。中部和东北等粮食主产区产量稳定增长,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业增长相对较快,东部地区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最高,增长最快。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各地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产业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07年,各地区金融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各地区存款平稳增长,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企业存款增长快于储蓄存款。各地区人民币贷款增长势头逐步减缓,宏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中长期贷款比重有所提高,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度较高、直接融资渠道有限,中长期贷款比重较高。各地区人民币贷款利率总体走高,金融机构定价机制逐步完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良好,总体支付能力正常。各类金融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证券保险业发展加快。各地区直接融资大幅增长,融资结构持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金融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7年,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国内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下,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总体走高,其他各类价格指数之间的地区性差异明显。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高于东部和东北地区,而东部地区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各地区职工工资普遍上涨,农民工薪酬待遇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快速增长,住房供应结构有所改善,房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2008年,虽然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外部需求可能减弱,国内也发生了冰雪、地震灾害,但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以及产业和消费结构升级等积极因素推动下,各地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和好字优先,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适度放缓,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于国内经济运行中面临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的突出矛盾,各地区应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稳步推进主体功能区的形成,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逐步形成区域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